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為中美未來50年相處定調?特朗普這一提法用意很深!

2017-03-21 18:17:1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楊玉國

  

  蒂勒森與習近平主席握手(資料圖)

  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已結束訪華,但關於他在中國時的一番講話仍廣受熱議。畢竟,這位一上任就擺出對華強硬姿態的國務卿,這次來華居然主動説,“美方願意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還説特朗普總統期待與習主席儘早會晤,“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

  這樣的説法確實有些意想不到。先看前一種,14個字對華關係方針,不就是2013年習近平主席訪美時對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的建設新型大國關係的內涵嗎?但坦率講,奧巴馬政府回應並不積極,中美之間也經常起些小摩擦。這次特朗普派蒂勒森主動提及“新型大國關係”內涵,倒是反映了他的一貫務實作風。對此,中方也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這一表態令人鼓舞。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是“為美中關係未來50年的發展確定方向“這個提法,很新鮮,也很有戰略高度。有人説,特朗普這個提議,是為給中美元首會晤鋪墊一下良好的氛圍。筆者以為,有這方面的意思,但並不儘然,實際上背後有著深刻的考量。

  我們可以簡單地推算一下。前50年,差不多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簽署時期(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簽署首個《上海公報》),三個聯合公報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指導兩國關係發展至今的綱領性文件。尼克松總統則因此奠定了他在中美關係史上的特殊地位。現在,特朗普提及要為“未來50年”中美關係制訂戰略構想,反映出勃勃雄心,説明他有意再現45年前尼克松破冰之旅的歷史作用,推動中美關係進入新階段。

  不過,這種提法,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特朗普對現實的判斷與考量。當年,中美三個公報的最核心內容是確立了“一個中國”原則,即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時,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所以妥善處理這一問題是保證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關鍵。

  45年過去了,大陸與台灣的實力對比已發生巨大變化,特朗普上任之初曾拿“台灣牌”試探過中國,但被“‘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不可談判的”的嚴辭擋了回來。既然台灣牌之於美國,已無多少價值可言,那麼未來拿什麼跟中國博弈呢?自然是當前中國最為關切的熱點。於是,就有了重新定位“未來50年“雙邊關係這一構想。

  可以想像一下,50年後是2067年。那時,中國的GDP早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普遍預測這個時間點是2030年),也早就完成了“兩個一百年”目標,中美實力對比進一步發生變化。這是大勢所趨,也是美國無法阻擋的。精明如特朗普,想必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現在就要想辦法來為未來中美的力量、甚至地位的轉換做好準備。

  可以預見,在特朗普“美中關係未來50年發展“的藍圖裏,南海問題、朝核問題、貿易逆差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新熱點。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當初與中國簽署三個聯合公報,但同時用《與台灣關係法》這種國內法的形式來制衡中國,所以在確定未來50年關係發展藍圖時,美國未嘗不會再留一手。

  不過,説到底,世界上絕大多數問題的解決,最終都要回到中美之間互動的軌道上來。從這個層面看,無論存在什麼分歧,面臨什麼樣的危機,中美只要能夠坐下來面對面地談,而且還能談出“約法三章”,就能走出一條不同於歷史上大國對抗的新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應當成為未來50年中美關係發展的主基調。(文/ 盛玉紅)

標簽:盛玉紅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