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東南亞官方打擊假新聞受質疑 被指或成政府操控輿論的工具

2017-03-22 09:00:21|來源:環球網|編輯:葉玉龍

  【環球時報駐新加坡特約記者陳欣】新媒體時代的巨量假新聞讓多國頭痛,在一些極端案例中甚至威脅社會安定。據香港《南華早報》20日報道,東南亞多國政府此前高舉過新聞“打假”大旗,並在各自的官方層面設立“新聞核查”機制。但令人尷尬的是,學界和民眾對這種政府行為深表質疑,認為這類機制最終可能變成政府操控輿論的工具。

  馬來西亞官方設立的“新聞核查”類網站“SEBENARNYA.MY”(意為“事實真相”)本月14日正式上線。據牽頭該項目的通信和多媒體部門説,假新聞不僅混淆視聽,更有可能威脅國家安全和民眾福祉。政府方面認為,由於該國近70%的民眾都從網絡渠道獲取資訊,層出不窮的假新聞迫使當局訴諸官方“打假”行動。在馬來西亞之前,新加坡政府2012年就設立了名為“Factually”的核查類網站,該網站主要用於糾正輿論對政府相關政策的“誤讀”。此外,印度尼西亞政府也將成立具備“新聞打假”職能的國家網絡局。

  不過,在全球範圍,私營領域才是對抗各類假新聞的“生力軍”,政府牽頭的案例並不多見。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媒體專家貝克特認為,受諸多因素影響,政府部門自身很難提供不帶任何傾向性的消息來源,只有獨立媒體間不斷展開公開、多元化競爭,才能逐漸凈化輿論環境。也有專家指出,一些政府高層本身都缺乏可信度,以“假”打“假”的效果不言而喻。《南華早報》舉例説,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015年深陷貪腐醜聞,該國高層此前強辯外國媒體“報道不實”,要求推特、臉譜和谷歌等方面“加強信息管控”。輿論認為,該國的“新聞核查”網站最終會淪為黨派鬥爭或輿情控制的工具。

  “新聞核查”類網站的實用性也引發一些質疑。以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為例,大多數假新聞是民眾通過如“WhatsApp”一類實時通信聯絡工具傳播,這種信息傳播速度遠超過社交媒體——缺乏辨識力的民眾對假消息往往隨手轉發,連閱讀的過程都沒有,不要指望他們能上網核查消息的真實性。此外,分析認為,提升公眾的媒體識讀能力,才是控制假新聞傳播的有效措施。

  (原標題:東南亞官方打擊假新聞受質疑 被指或成政府操控輿論的工具)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