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從英國“脫歐”看歐洲一體化進程

2017-03-22 20:15:49|來源:新華網|編輯:靳松

  資料圖:1月17日,在英國倫敦蘭卡斯特宮,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佈“脫歐”方案。新華社發

  新華社倫敦3月22日電 特稿:岔路口,我往這邊走——從英國“脫歐”看歐洲一體化進程

  新華社記者康逸桂濤謝鵬

  “我知道,這是一次艱難的旅程”——9個月前投下“脫歐”票的英國人錫德·奧尼爾語氣中難掩無奈。對於很多英國人來説,決定投票那一刻,就像站在一個岔路口,迷茫而糾結。

  25日,歐盟將舉行特別峰會紀念《羅馬條約》,60年前這個條約的簽署為歐盟雛形奠定了基礎;29日,英國將正式開啟“脫歐”程式,成為歐洲一體化大廈構建多年後第一塊“剝落的墻磚”。

  其實,上世紀70年代英國已經嘗試過一次“脫歐”:中東戰爭引發石油危機重創歐洲經濟,英國也被嚴重拖累,國內高呼棄歐。不過,最後的公投結果是67%的英國人選擇了“留下”。

  40餘年後的又一次公投,52%的英國人選擇了“離開”。52歲的奧尼爾就在其中。

  威德尼斯,利物浦郊區的工業城鎮,化工廠的煙囪還冒著白煙。這裡地處英國“銹帶”,是“脫歐”的主要票倉之一。奧尼爾和妻子莉薩,還有他們的四個孩子就居住在這兒。奧尼爾夫婦人均2萬多英鎊(約合17萬元人民幣)的年收入剛夠得上全國平均線。

  “移民擠佔我們的資源空間;稅交得太多,都是英國補貼給了歐盟;留在歐盟我們沒啥好處,離開歐盟我們沒啥損失。”基於這些想法,不少人在公投中和奧尼爾作了同樣的選擇。

  在“脫歐”問題上,特雷莎·梅似乎比奧尼爾更“硬”。在時尚大刊《Vogue》拍攝的照片中,這位英國女首相表情堅毅地端坐著,上身前傾,“鷹派”氣質凸顯。

  經濟表現給了選擇“脫歐”的英國人底氣:2016年英國經濟增速在西方七國集團中位居第二,最新的官方數據預計2017年情況更好,增速將達到2%,還要高於此前預測。

  與之相應,歐元區經濟也在展現出良好韌性。截至今年1月,歐元區19國經濟連續15個月保持增長,2016年經濟增速達1.7%,自2008年以來增速首次超過美國。

  然而,面對這些數據,《金融時報》在報道英國“脫歐”影響時,還是選擇了“前路崎嶇坎坷”的詞語。不少專家説,英國的經濟內傷顯現存在滯後性,負面效應或在今年不斷顯露,歐洲整體經濟形勢也將受到影響。

  對此,奧尼爾也認為,“脫歐”勢在必行而且結果可控,但之後不可避免會有變化。説這話時,他的臉上能看得到憂慮。“我最大的擔心是四個孩子和他們孩子的未來。我和莉薩結婚時,可以在負擔日常用度的同時按揭買房。而大兒子彼得現在是租房住,我看不到他能買上一套自己的房子。”

  “或許從某些方面説,去年的公投是一次情緒化的投票,”奧尼爾説,“我看到了人們對公投結果的某種恐懼,就像是我們的國家要陷入一個巨大的漩渦。”

  的確,微弱比例勝出,意味著“戀歐人”的失意,還意味著數十年歐洲一體化滾滾向前的大潮出現了岔流。

  從起初六個國家組成歐共體,到如今歐盟包括20多個國家;從申根協定生效時只有七個國家,到如今的26個國家;從歐元區成立時只有11個國家,到現在歐元已在19個國家流通。

  廣闊的共同市場,協同的政治經濟政策,加速的産業鏈分工,商品、服務、資本、人員的自由流通,歐洲一體化進程的畫卷沿著時空之軸鋪展而來。歐盟也從單一經濟一體化組織逐步發展為在政治、外交、防務等多方面的國家聯合體,在促進各成員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功不可沒。

  “我這一代沒有在歐洲的戰壕中戰鬥過,不像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那些父輩們,”奧尼爾説,“在這個意義上,歐盟幫助實現了整個歐洲的和平與穩定,歐盟在為世界作貢獻。”

  然而,隨著歷史輪盤旋轉,交織的利弊此起彼伏。歐盟的先天不足似乎早已為英國“脫歐”埋下了伏筆:由於歐盟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同,一體化進程在好年景時可能“錦上添花”,可在經濟疲弱的時代卻難“雪中送炭”,還帶來了反噬。

  正如歐元,人類貨幣史上的偉大創舉,卻遠不完美。歐元區國家只有統一的貨幣政策,卻沒有統一的財政政策。與生俱來的缺陷成為歐債危機的一大原因。“多速歐洲”的發展進一步加劇裂痕,從事實上造成歐盟的分裂。伴隨著近年經濟低迷、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等挑戰,歐盟內部的分歧與矛盾愈加凸顯。

  在奧尼爾看來,英國“脫歐”正顯示出歐盟的不和諧跡象和日益增大的離心力,“法國像英國一樣,擁有龐大的工人階級,他們正感受著外來移民的影響。我懷疑法國也會像英國一樣”。

  “英國的離開就像推倒了一塊多米諾骨牌,我希望沒有連鎖反應,大面積‘脫歐’對歐洲肯定不是好事,”奧尼爾説。

  再過幾天,歐盟就要舉行《羅馬條約》簽署60週年的紀念活動。經過多年發展,歐洲一體化已積累了深厚基礎,退回“各自為戰”模式的代價恐將更大,但推進全面的一體化、打造“國家聯邦”也並不現實。

  眼下在很多人心中,最擔憂的是“多速歐洲”演變成“潘多拉盒子”。盒子一開,歐洲和世界就可能陷入亂章。所以當荷蘭大選結果一齣,主張“脫歐”的極右翼失利後,不少歐洲人長舒了口氣。

  在如今歐洲大陸內憂外患的背景下,討論歐盟前景的“合與不合”似乎還是抵不上過安穩日子來得實在。或許,在某種意義上,英國此時選擇離開恰似一記警鐘,倒逼歐盟加速改革,令合作機制更加完善。有理由相信,有關歐洲一體化的探索會愈加深入,考量會更多維度。歐盟之歌《歡樂頌》的下一首應該不會是《安魂曲》。

  “英國人一直在與世界各地往來貿易,和歐洲就更是如此。我希望以後還是如此,”奧尼爾説完聳了聳肩。

  一列“歐洲之星”呼嘯而馳,穿越海峽連接英國與歐洲大陸。每天,很多人乘著很多班這樣的列車,進入暗黑的隧道,不久就會看到盡頭的光點,隨後不斷擴大,擴大……

標簽:英國脫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