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盧光盛:瀾湄合作,逆全球化雜音中的清音

2017-03-23 21:38:59|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杜軍帥

  去年的3月23日,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第一次領導人會議在三亞舉行。在今天瀾湄合作正式啟動一週年的特殊日子裏,“藍莓之花”正絢爛綻放。

  瀾湄機制的最早設想源於2012年泰國政府,後由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11月舉行的第十七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正式提出。2016年3月23日,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在三亞舉行,各國共同發表《三亞宣言》和《瀾湄國家産能合作聯合聲明》,通過45個早期收穫項目聯合清單。迄今,瀾湄合作已經舉行一次領導人會議、兩次外長會、四次高官會和五次工作組會。

  瀾湄合作的快速發展超出世人所料,甚至超出了機制設計者和參與者的最初估計。縱觀我國參與或倡導的區域及次區域多邊合作機制,瀾湄合作的高效務實讓人印象深刻。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裏,瀾湄合作從機制提出到領導人會議召開,從合作基金成立到早期收穫項目落地遠超過其他一般的區域合作進展速度。目前45個早期收穫項目已經完成大半,瀾湄合作中國秘書處的成立,也傳遞了中國方面的高效信號。

  在瀾湄合作機制之前,次區域6國已有多個合作機制,包括最著名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在此背景下,人們不禁要問,瀾湄機制的新意何在?

  相比原有合作平臺,瀾湄機制具備多個新意。一是在主導權方面,瀾湄機制與GMS由亞洲開發銀行主導所不同的是,它是次區域內首個由6國共同主導、共同協調的機制。在合作領域方面,形成了政治-安全、經濟合作以及社會-文化“三位一體”的合作框架,完美對接東盟共同體的合作框架。

  二是在合作目標方面,瀾湄合作首次正式提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的宏偉願景,超出此前其他區域合作的高度。從實現的可能性來看,縱觀整個我國周邊及更為廣泛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通過對現實基礎、制約因素和重大障礙等方面的綜合分析,瀾湄合作是最有可能率先取得實質成效的機制。

  三是瀾湄合作的一大特點是中國將與時俱進地發揮更大的建設性作用。原因之一是在過去一些年裏,亞洲開發銀行對於本區域支持力度有所下降,之二是中國參與區域合作能力和意願明顯提升,並將之作為周邊外交的重點區域加以建設和經營。這一點是毋庸諱言的,也是次區域其他國家所樂見的,還是瀾湄機制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來,瀾湄合作這朵“藍莓之花”將越發燦爛美麗、碩果纍纍,在一些所謂“逆全球化、逆區域化”雜音中響起清鳴,告訴世人“這邊風景獨好”。當然,我們要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就像王毅部長説的那樣,瀾湄合作不要做“清談館”,而要做“推土機”,使瀾湄合作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一塊“金字招牌”。(作者是雲南大學周邊外交研究中心教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