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歐盟改革進程中的“中國特色”

2017-03-29 09:25:08|來源:環球網|編輯:趙春曉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爭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改革開始階段,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為了衝破“大鍋飯”對中國人的思想禁錮大膽的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對激活經濟發展和民眾投身改革創新,勇於用勞動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起到了積極而不可取代的作用。儘管中國改革開放的最終目標是讓全體人民都富裕起來,但是由於個體所處的環境及條件大不相同,要求全體人民同步富裕是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的目標,這就存在依照現狀和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發展速度和實現目標的時間表。這個政策是很具中國特色的發展措施,對於中國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領域和不同群體的發展速度及計劃均有積極促進作用,為確保國家改革大盤的穩定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儘管在中國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在國際上依然受到少數人的質疑。特別是歐洲少數經濟專家認為這個政策加劇加深了“貧富”差距,造成社會新的不平衡。雖然人們看到中國發生的的翻天復地的變化和社會進步正在改變著世界財富的分配格局。然而,事情總是如此的具有戲劇性:已經在改革道路上艱難前行的歐盟迎來它的60歲生日。六十歲,一個甲子,在中國正是“耳順溢智”之年。在這個時刻我們高興地看到六十歲的歐盟終於迎來了一個新的變化:它終於也走上了“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中國式發展道路。

  歐盟六十年的發展史最大教訓就是想讓歐盟成員國依照相同的速度,用相同的方式,走相同的增長模式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然而事實卻如此殘酷,歐盟沒有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相反成員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各國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日益增多,相互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感越來越惡化。關鍵是人們都看到了問題所在,卻苦於找不到可靠的解決方案,造成目前的困境。英國脫歐,法國,徳國和荷蘭的大選將使歐盟的一體化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是合,還是分,成為歐盟面臨的真正難題。前兩天通過的《羅馬宣言》終於承認各國的發展存在著差距和各自需求,絕對不能把“一體化”簡單的變成“一樣化”。《羅馬宣言》提出“根據需要,以不同的速度和程度共同行動”。換言之,歐盟成員國可以採取“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發展模式,另外一部分國家不再強求同步同速發展。在歐盟中存在著少數所謂的“核心國家”,是已經富裕起來的國家,而有一半左右的國家依然處於落後狀態甚至是拖了整個歐盟國家的高速發展。歐盟現在採取的政策應該是個“後見之明”的表現,值得點讚,但是能否起到積極的作用尚需時日的考驗。因為歐盟必須解決兩個大問題。

  第一,歐盟至今的不成功的一個最大原因,是歐盟60年只想“改革”,而不思“開放”。中國的經驗證明一個國家只想“改革”,而不“開放”,這個改革註定不會成功,半途而廢是必然結果。美國新政府也面臨這個問題,改革的口號山響,卻不堅持開放,那麼這樣的關門式改革,肯定不會成功。歐盟的市場需求開放,但是歐盟在對華軍貿,高科技合作和貿易公平方面存在許多改善的空間!未來60年,歐盟必須加大開放步伐,才可能擁有真正改變現狀的能力。

  第二,歐盟要想讓落後的成員國儘快趕上核心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要:學習中國正在落實的“精準扶貧”的政策,讓那些負債纍纍,無發展動力的國家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發展的權力,尋找最符合自身利益的發展模式,或許歐盟會找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歐盟發展面臨的挑戰在中國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的解決方案。這再一次證明,中國方式,中國方案完全可以成為包括歐盟在內的各個國家借鑒學習。中國更需要繼續努力,為世界的發展,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終目標做出中國的貢獻。(劉志勤: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原標題 劉志勤:歐盟改革進程中的“中國特色”)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