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南方日報評論員
3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要組織全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通過參加植樹活動,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保護自然,培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生態意識,學習體驗綠色發展理念,造林綠化是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事業,要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代接著一代幹,擼起袖子加油幹。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五年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充分説明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正如習總書記所強調:“全民義務植樹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大家都樹立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成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共識和合力。”“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義務植樹是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全民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一個明確信號。各級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帶頭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多種樹、種好樹、管好樹,同時要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項工作抓牢抓實,讓人民群眾更好更方便地參與國土綠化,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底線”“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習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了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原則和方法路徑問題,為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些年來,從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到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從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到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大力促進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開闢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境界。事實證明,生態文明建設從未像今天這般緊迫,綠色發展理念也從未像今天這般重要。經過幾年不懈努力,我們既要看到國土綠化行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相比,我國綠色發展還不夠多、不夠好,個別地方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還沒有轉過來。因此,我們必須繼續加油幹,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進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百姓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生態環境在群眾心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成為日益重要的民生問題。習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是利國利民利子孫後代的一項重要工作,決不能説起來重要、喊起來響亮、做起來挂空擋。”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共同把祖國的生態環境建設好、保護好,使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人民群眾在良好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
“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廣東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作風,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的增長點,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原標題:讓人民群眾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