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借給同學17萬後對方賴賬 幸好她留了這一手
親朋好友間借款,有時會礙于情面沒打借條,有時又因為身在異地不便出具借條。杭州的李女士就遭遇了老同學“説好的馬上就還”,但實際遲遲不還錢。李女士雖沒有紙質借條,但憑著微信借條截圖,幫她在起訴時還到了錢。
李女士與王先生是老同學,之前,王先生因經營需要,向李女士借10萬元。李女士想到他倆的同學關係還可以,既然王先生張口了,自己真心不好回絕。於是,2016年1月27日,李女士向王先生的賬戶匯款10萬元。
2016年2月26日,王先生再次懇求李女士幫忙,想再借7萬元。李女士顧及同學情誼,又于當天向王先生的賬戶裏匯款7萬元,當時王先生承諾,過幾天會將17萬元一併歸還。
李女士與王先生的聊天截圖
可是,“説好的幾天就還”變成了“好幾個月也沒有還”,李女士心急如焚。且因為借錢時,王先生説他身在外地,一直沒有出具借條,李女士越想越後怕,還去找了律師幫忙。
在李女士多次催促後,王先生在2016年8月4日通過微信向李女士出具借條一份,並再次承諾,會於今年2月25日前,將17萬元借款全部還清。然而這次借款期滿後,王先生仍未還款,李女士便將微信借條截屏列印後,起訴到杭州市上城區法院,追要這筆欠款。
該案件由訴調對接中心的人民調解員張桂俠做了訴前調解。
“你看,你們都是同學,關係也一直不錯。這個案子中,雖然沒有借條,根據法律規定,微信也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張桂俠耐心地向王先生進行説明。
看到那份微信截屏的列印件後,王先生二話沒説,與李女士達成了分期付款的調解協議。看來保留證據很重要,沒有借條,微信聊天記錄也可以。
【長知識!借條為什麼比欠條更具有法律效力?】生活中,少不了借錢或被借,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人鑽了借條的漏洞。借條和欠條均是債權債務的憑證,但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怎麼寫借條才有法律效力?借條為什麼比欠條法律證明力大?
(原標題:女子借給同學17萬沒要借條,對方賴賬!幸好她留了這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