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美政商人士建言"習特會":主動塑造特朗普 建更長遠關係

2017-04-05 14:02:06|來源:大公網|編輯:梁生文

  4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組密集在華盛頓會見了包括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 (Wilson Center)、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RS)、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SAIS)等多家著名智庫三十多位頂級專家與經貿人士,對即將在4月6日佛羅裏達州舉行“習特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及長遠的中美關係進行一輪深度摸底。 

  美國智庫界普遍認為,特朗普對華戰略尚不清晰,此前競選中講述的“貿易戰”、“指控匯率操縱國”等口號不能兌現。但特朗普仍處在變化與學習中,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也有所鬆動,“習特會”兩人相互熟悉比其他的實質性推進更重要。 

  為此,調研團認為,中國社會輿論應從更長期視角看待“習特會”,放平對此次會面預期。與此同時,中國社會應持有對美國合作的開放姿態,廣泛開展與美國智庫、社會精英與州縣層面的對話與溝通,為更長遠的中美關係做好紮實鋪墊。現將調研內容與中國社會輿論整理分享如下: 

  調研華盛頓的三大突出感受 

  在數日密集的會談中,數十位美國智庫學者不少觀點折射了美方內部的分歧,但有一些集體共識對中國對美政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一,特朗普對華政策在未來比較長的時期內都不可能清晰,國內政治、執行團隊與中國反應是決定特朗普對華政策的三大變數。 

  美國智庫界普遍認為特朗普仍處在“學習期”與“試探期”,上任兩個多月來,在重大涉華問題上,特朗普處於“輕率表態--補充認知--重新表態--可能再度輕率表態--再度補充認知”的螺旋式循環。 

  在中美經貿、朝鮮、南海、兩岸關係等中美關係重大敏感議題上,特朗普缺乏對歷史背景的基本認知。在補充相關認知後,特朗普可能大幅扭轉先前表態,在“一中”政策問題的相關表述即是典型。但這不意味著後續沒有變數,在未來至少1年時間內,特朗普對華立場搖擺將是常態。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執行團隊會出現更換,國內政治博弈也會異常激烈。 

  第二,此次“習特會”的重點與難點是中美經貿關係,但特朗普並不能給出解決此難題的明確答案。 

  美國智庫界普遍認為,在中美經貿問題上,特朗普表態多、口號多,但無闡述、無邏輯。有位智庫人士還嘲諷道:“特朗普的表態都是為了發推特”,所關注的兩大問題“貿易赤字和就業”無法自圓其説。多名學者認為,特朗普相關論調從經濟學角度看十分荒謬,是沒有理論邏輯與實踐基礎的“空談”。多家智庫與特朗普政府內部有私人聯繫,但理性的、可執行性強的政策建議普遍被忽略。美國智庫對此普遍失望,有的甚至説,“我們這個研究機構離白宮僅半英里,但彼此內心卻差了100英里”。 

  在經貿政策上,特朗普政府內部的保護主義派和溫和派兩大陣營間分裂嚴重。至於哪派勝出,美國智庫圈意見不一,特朗普到底出臺什麼樣的政策受外部影響的變數很大。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對美國的塑造力加強。多位美國智庫學者轉而為中國出主意,希望中國“持續開放”、“理性政策”能夠推進中美進程,建議主動邀請美國加入亞投行與一帶一路倡議。 

  第三,此次“習特會”的重大意義在於兩人的相互熟悉。中方對美國這位“毫無從政經驗”總統的知識補課顯得非常重要。 

  多位學者認為,鋻於特朗普對中美關係具體議題的歷史進程與複雜性缺乏認知、立場搖擺,“習特會”談具體議題管控可能性低。會面重大意義在於兩人在私人層面“交朋友”,中方可借此進行坦率的交流,更好把握與判斷特朗普的哪些表態是出於國內政治考慮,哪些才是真正需要中國關注的真表態。 

  對特朗普上臺以來中國方面對其低調、冷靜的處理態度,華盛頓智庫圈一致持讚賞態度。不少學者認為,從目前“習特會”安排看,中方很好地把握了特朗普個性特徵,明白首先要與他建立良好的個人關係,“習特會”的重大積極成果將是就中美共同利益找到一個雙方高層都關注的、可持續對話的大框架。 

  目前特朗普國內外處境的理性分析 

  基於三十多位美國政商人士的闡述,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組厘清了一些特朗普上任兩個月來的一些處境。理解這些處境,對於展開下一輪對美關係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一方面,目前特朗普與華盛頓政界、學界與媒體界的關係極其僵硬,仍處於“90%華盛頓選民投票支持希拉裏”的政治後遺症中。兩個月來,特朗普並未有效地化解美國社會分裂的矛盾,仍在艱難地適應華盛頓複雜、敏感及微妙的政治生態。 

  從許多方面顯示,特朗普並沒有對與華盛頓圈子的僵硬關係做出更多的調整。至少在2017年上半年,特朗普執政團隊4100個需要新政府任命官員(其中1200個需要國會確認)仍將無法到位,創造了有史以來美國最尷尬的執政團隊開局。目前美國輿論界仍在質詢2月底前國家安全顧問弗林“閃電辭職”一事背後的“通敵”、“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因素。從這個角度看,特朗普被彈劾可能不再是一個零概率的事件。 

  加之出於忠誠度考慮和價值觀的差異,大量知識精英、政治精英無法被新一屆政府任用,特朗普執政團隊內人才不多,封閉保守,甚至出現了“家天下”狀況被人詬病。整體上看,特朗普與美國傳統政界、媒體界仍是兩張皮,在許多時候顯得格格不入。這種處境極大影響美國未來發展與政策走向。誠如有位美國智庫學者所説,“美國純當老師,中國純當學生”的時代已一去不返。美國的國運處於下行的趨勢中。 

  另一方面,特朗普處於對各個博弈對象的“立威”階段,特朗普希望像一位“全能的董事長”那樣讓美國媒體、民主黨、共和黨建制派在內的“美利堅合眾公司”知道,誰才是美國“老大”、“老闆”,誰才是真正拯救美國的人。這些努力有時會換來讚賞,如2月底特朗普在美國國會演講便換來普遍讚許,有時則會激起博弈對象卯足了勁的反撲,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裏,“立威”VS“反撲”的進展仍在決定著特朗普政策執行的有效性。 

  在特朗普政策的彈性空間內,國際社會也在紛紛試圖塑造特朗普的內政外交。目前,英國、日本等已從迅速押寶希拉裏的“錯誤”中醒過神來,對特朗普投懷送抱,德法為首的歐盟、以巴西、阿根廷為首的拉美仍處在觀望期。特朗普顯然還處在“幹中學”階段,一邊在琢磨怎麼當總統,一邊則處在如何更多地從國外牟利、進而保持“美國優先”的漫長試探期。 

  關於“習特會”以及中長期中美關係的具體建議 

  誠如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所説,“我在華盛頓工作60年,這是從未有過的美國政治轉折”,中美關係也不得不面對多年來從能出現過的特殊狀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國實力增長帶來的溢出效應與美國政治變局帶來的不確定性,正在呈現中美關係百年難遇的“消長之勢”。為此,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組在社會輿論層面的建議如下: 

  第一,對“習特會”與長期的中美關係放平預期,以平常心看待特朗普及其家族成員。時間或許會證明,特朗普會逐漸感受到在複雜的美國政治環境,以及競爭激烈的國際經貿環境下,中國是務實的、值得合作、有助於特朗普與美國未來的大國夥伴。 

  特朗普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最不重意識形態的,但他信奉一些甚于意識形態的人生信條,如反感伊斯蘭教、相信金錢力量,推崇“個人成功神學”,為了成功不惜犧牲原則,內心高傲與自負,蔑視迎逢者,尊重真正強者。了解特朗普的這些個性,中國就能相對容易地找到對美博弈的辦法與交往的方式。 

  第二,“中國改革開放”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社會意志應更清晰地向國際社會釋放。中國應當特朗普明白中美關係演變的邏輯: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有利於中國自身,同樣有助於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世界。 

  目前,“典型的文明古國”中國與“典型的現代國家”美國交往,不能常以勝負論事。“勝”、“負”是短時段的概念,暫時“勝”不是贏,能保持長期“勝”才是真正的贏。從長時段的未來而言,中國越來越開放,全球影響力陡增,尤其是堅持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心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獲得了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許多州縣的歡迎,與中國合作是對美國有利的不錯選擇。 

  第三,讓特朗普發自內心理解中美“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的原則與國際局勢的未來。在國際上,傳統的美國盟友都在搖擺中,對於特朗普目前的激進政策持保留意見。目前伊朗在中東崛起,牽制對猶太集團極其倚重的特朗普中東政策;美國國內正在分化,希望特朗普能夠更有包容力,在引資與民生上有所作為。此時與中國合作,相互尊重,融入中國發展的大勢,能使美國保持應有的地位!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社會有諸多能夠行動之處。在學術交流上,應更多地扭轉特朗普“逆差帶來失業”的錯誤認識;從商業往來上看,中國還可列舉“一帶一路”進展的實際益處,邀請美國加入“一帶一路”,推進雙方在亞投行、對外投資、基建、科技創新方面的全球合作,等等。 

  總之,形勢比人強。對待特朗普,中國不驕傲、不驚恐,是最好戰略定力的表現。目前,美國處於前所未有的主動收縮之勢,中國且處在離民族復興最近的時刻,兩相比較,維持住中國持續發展的常態,保持兩國平等交往的常態,防範兩國互動突變發生,便會有效地推進中國發展,也將大大提升中國在全球的吸引力,最終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文 | 中國人民大學赴美調研組 吳曉球 趙錫軍 王文 陳晨晨  作者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