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90後老了?焦慮中你看出什麼

2017-04-06 09:44:09|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趙春曉

  

  任楚翹(司法工作者)

  

  黃伯欣(商業分析師)

  

  陳勝輝(證券公司高級經理)

  

  李洋(廣告策劃)

  

  陳天馳(自由攝影師、酒吧侍者)

  

  王赫然(導演)

  

  許藝晴(音樂公司媒體宣傳)

  

  楊濤(基金公司業務經理)

  最近,關於年輕人“怕老”的話題忽然熱起來,“1992中年危機”襲來,心靈雞湯能不能治好這種焦慮症引發爭議。細想一下,覺得“怕老”其實是個偽命題。每個時代,都會有類似的“焦慮”,總有一種成長叫“自然變老”:有的人老了,他卻年輕著;有的人年輕著,他卻老了。

  年輕和老化,是生命的自然規律,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再好的化粧品、保健品或美容術,都只能暫緩衰老的速度。而真正的“不老青春”是不分年齡的,是生命健康成長的“年輕態”。前幾天與90後(今年93歲)詩詞大家葉嘉瑩先生坐在一起聊天,聽她單純的笑聲、幽默童真的敏捷反應,自愧自己比她還要“老”呢!

  與其大呼小叫炒作“怕老”,不如更多地關注“怕老”背後的現實問題;與其用心靈雞湯喂點解渴之料,不如傳授“治人生如烹小鮮”的廚藝妙道。

  因為一些年輕人,雖然有基於社會壓力下“不想太早長大”的傾向,但越來越主動地用自己的開放性、創造力、責任感,去潛移默化影響著有些浮躁的現實。譬如兩會前《中國青年報》一項民意調查表明,“養老話題”是年輕人最關心話題之一,不是簡單“怕老”,而是關心實在的一系列相關改革。同時,另一項社調表明,在新的公益志願行動中,80後、90後越來越成為參與主體,有些人甚至已把它當做自己新的生活方式。

  未來已來。要真心實意向年輕一代學習,用經驗、真情、對話、舉措,更好地提供服務,充滿信任地和年輕人一起,努力傳承優秀文化,創建一個不急功近利、從容平等的新文化。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社會生態系統,來自於一項項惠及年輕人的“實招”。比如,制定並解讀、執行好民法總則中婚姻、繼承等與“老”相關的法規政策,就是一種最好的平等性權利保障;為創新創業“鬆綁”,更進一步簡政放權,就是給年輕人成長插上翅膀;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等改革,可以更好地讓年輕人的教育與現實需求接軌;在控制調節高房價的同時,推動更多城鎮化改革和觀念變革,讓就業機會、住租政策、城鎮發展等能更好地協調及均衡發展。

  當然,年輕人也要向長者、智者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曾經對幾位年輕弟子説自己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其中也反映出年輕人的成長,要有更高的理想追求,這樣才能有“時尚顏值、事業峰值、奮鬥價值”,才會有一個終老無悔的青春。

  “怕老”雖然是個偽命題,其折射出來的心理問題、教育問題、成長問題、就業問題、社會問題等,卻都是真課題,需要無論年齡大小的我們相互學習、相互包容、相互攜手,攻堅克難,從容應對,向上向善。

  某種意義上説,這就是現實需要的“好活法,年輕態”。

  ----------------------------------------------

  @馬鈴薯小土豆:已婚,老公80後,從戀愛到結婚沒有任何代溝的感覺,婚後生活波瀾不驚,家和單位兩點一線,日常開支吃喝大頭,不再有年少輕狂和異想天開。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少年的夢,唏噓不已,人未老,心已平。

  @戴烈:每個人都有煩惱。作為一名90後,工作上,我剛剛起步,很多業務、技能並不熟悉,必須奮起直追;感情上,心目中的“女神”還沒出現,還要時不時應對各種相親,讓人哭笑不得;身體上,因為長時間加班熬夜,感覺“身體被掏空”。好在我的心態良好,如果天天愁眉苦臉的,親朋好友怎麼會叫我“開心果”呢?

  @胡波:單純地用年齡劃分人生階段,註定帶有片面性。沒有不老的青春,沒有不退場的一代。中年危機更是一種心理狀態和心智模式,除卻外部壓力,總會有其內在共核的東西——那就是不斷增長的生活閱歷和豐富的人生經驗,以及內在的反思和進步。

  @酒神祭祀:問題不是中年危機,而是感覺自己會孤獨終老,而且隨著年齡增長,感覺越來越強烈。

  @焦陸傑:沒有女朋友,沒有車子,更沒有在雄安新區買一套房子,我就莫名其妙地步入了“中年”,心中確有不甘。其實,只要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每天都能努力追逐理想,那麼,不管這個年齡線如何劃定,自己的青春之火都將永不熄滅。

  @夢迪:95後路過,毫無中年危機之感。加入“考研黨”群體,大學生活開始變得簡單、安靜、平和。有沒有危機,關鍵看是否有壓力,以及心態如何。

  (作者:張坤 中國青年報社社長、總編輯)

  (原標題:90後老了?焦慮中你看出什麼)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