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傳統未被遺忘 創新演繹讓陜西文化“活”了

2017-04-07 16:00:3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白薇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4月4日,為期5天的“中華文明尋根溯源之旅”圓滿結束,全國50余家網絡媒體逆著時光探尋陜西歷史文化,從近現代文化起步,追溯周、秦、漢、唐古風古韻,落腳在黃帝陵尋根祭祖,一路領略體驗陜西省燦爛的現代文化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借此契機講述陜西故事。

  行程中,媒體採訪團分別觀看了現代秦腔戲《易俗社》、話劇《白鹿原》、佛文化互動體驗式演出《法門往事》三場大型文化演出,餘音繞梁的經典秦腔唱段、陜西方言演繹的關中歷史變遷、360度全景呈現穿越千年的佛文化,讓媒體採訪團深深折服於陜西文化魅力的同時,紛紛讚嘆:“陜西文化被演活了!”

現代秦腔戲《易俗社》

  保留梆子腔糅合新劇目 《易俗社》傳播多彩民俗文化

  現代秦腔戲《易俗社》講述了西安易俗社從無到有、從有到輝煌一路變遷的故事,以及創始人如何齊心捱過戰爭歲月,將傳統戲劇安全傳承到和平年代。故事簡單易懂,雖不見濃墨重彩的臉譜。但一開腔那正宗的秦腔唱法,結合演員們投入的演繹,觀眾仿佛親歷了那段崢嶸歲月,為秦腔之衰敗憤慨,為秦腔之輝煌鼓掌。劇目不僅拉近傳統藝術文化與觀眾的距離,還從故事的點滴中,展現了關中多彩的民俗風情。

  更讓人感動的是,當天表演現場座無虛席,除媒體採訪團外,還有很多當地市民主動前往觀看。這側面證明了,西安易俗社對戲曲的改良工作到位,當地市民認同秦腔藝術的新轉變,能讓秦腔文化走的更遠。

  據了解,西安易俗社原名“陜西伶學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創始人為孫仁玉,該社以“輔助社會教育,啟迪民智,移風易俗”為宗旨。“田漢先生説,易俗社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可以和英國皇家劇院,俄羅斯芭蕾舞劇院齊名,”國家一級演員、西安易俗社社長惠敏莉表示,易俗社如今已經是秦腔這一傳文化非常重要的精神標識,在劇目建設、文化建設、人才培養以及傳承劇目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迄今為止,易俗社還是在演自己的戲,堅持創作。

  惠敏莉認為,在新的時期,易俗社要作為一個講好陜西故事的宣傳窗口,必須做好精品劇目再推介、再發展、再創造,把秦腔更好的傳承下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