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

2017-04-07 16:23:49|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張柏漪

民法總則: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民法總則:每個人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

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會議室。 本報記者蘇強攝

  □本報記者那可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於今年10月1日起實施。這部被譽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果,是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它規定了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傅瑩曾評價説,“我們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刑法或者其他專門法律,但是每個人的衣食住行、經濟活動都離不開民法。”

  而接下來編纂民法典則以“良法善治”為目標,在原有民事法律基礎上編纂一部更符合國情和實際需要,體系科學、邏輯嚴密、結構嚴謹、規範合理、統一協調的法典。立法機關決定分兩步走,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分編,進而在2020年形成民法典。從這個意義上説,作為我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民法總則獲表決通過,標誌著我國“民法典時代”的開啟。即將在今年實施的民法總則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法律?它為什麼這麼重要?它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有怎樣的密切關係?帶著這些疑問,近日,記者採訪了我省法律人和法學人,請他們專業解讀民法總則是怎樣回應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的。

  明確胎兒有遺産繼承權民法總則將影響你我一生

  這部共206條的民法總則,被譽為“民事權利的百科全書”,將影響每個人的社會生活。還沒出生的胎兒,擁有繼承權嗎?八歲的小孩應該對自己的哪些行為負責?明明是見義勇為,甚至在救人時受傷,可到頭來可能不僅得不到被救助的人的感謝,反而可能被要求賠償,以後,見義勇為的事兒該怎麼做?網絡虛擬財産該如何保護?個人信息被人利用如何尋找法律幫助?

  黑龍江良治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鄧春傑介紹説,民法總則給了我們生活中遇到的這些問題一個確定的答案。社會熱議的八歲孩子“打醬油”問題,考慮到在當前社會,八周歲小孩兒所知道的東西遠遠多於以前同齡孩子的認知,他們具備一定的辨別和判斷能力,具有獨立進行一些民事法律行為的能力。但要注意到,我國現行法律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這種情況下如私下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顯然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鄧春傑律師介紹説,民法總則明確胎兒有遺産繼承權並可接受贈與,這對於刑事案件是一個極好的補充。她介紹説,我省經常發生的一類糾紛就是父親去世遺腹子涉及到的賠償權等問題,每次都會引起很大爭議,但因為缺乏足夠的法律支撐,這類案件在過去往往只能以調解結案。而當你漸漸老去,可以在自己指定的監護人陪伴下安度晚年,有尊嚴的走完一生。

  見義勇為“好人法”的出臺可謂錙銖必較、幾易其稿,最終通過的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是鼓勵更多人放心大膽地“見義勇為”,讓“好人有好報”的理想在更大程度上得以實現。鄧春傑説,這裡有一些內容需要進一步闡釋,我們看到了見義勇為好的一面,也不能忽視見義勇為或者緊急救助過程中因操作不當致重傷乃至死亡的情況出現。這時需要證明的是緊急情況下實施救助,只要觀念上不具有犯罪的傾向,行為本身不具有違法性,就不宜認定為犯罪。

  在網絡社會高度發達的今天,針對虛擬財産的犯罪,一直沒有得到法律層面明確的支持。鄧春傑介紹説,律師事務所隔三差五就會遇到諸如網絡遊戲盜號、欺詐交易等案件訴求。這類案件涉案金額一般不大,但處理起來卻非常棘手,通常只能通過行業的申訴來尋找解決途徑,因為虛擬財産的法律定位模糊,最終往往也只能協商解決。如今的民法總則,明確了虛擬財産具有財産屬性,作為個人私有財産受到法律保護。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鄧春傑説,過去我們在行政處罰法裏面有相關條款,但行政處罰法是一種監督管理。而民法作為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調整,對於個人利益能起到最大的維護作用,因此民法總則裏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內容又被譽為法律上的防火牆。

  鼓勵人們向善鼓勵創新創業立法背後是時代精神的弘揚

  “生活不是為了法律,法律是為了生活。”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二庭副庭長劉生亮説,我們理解民法總則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規定,目的是更好地理解立法者所要弘揚的理念,所進行的價值觀判斷,我國編纂的這部民法典可以説是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認知。法典不是直接要求,而是鼓勵人們向善,通過把某些道德原則法律化,進而體現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劉生亮説法典與老百姓的生活是最近的而裁判者與立法者是最近的,合格裁判者要通過司法裁判的形式體現立法者在法典中的價值判斷。曾經轟動一時的“南京彭宇案”判決結果讓公眾譁然,雖然並非導致隨後發生的系列見倒不扶事件的直接原因,但確是起到了非常負面的效果,一度讓人感慨“十三億人扶不起一個小悅悅”。因此理解民法總則,不僅要吃透法條的“術”,更要理解背後的“道”。

  劉生亮舉例説民法總則規定了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原則,這一原則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我國環境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資源浪費和生態環境污染。其中,資源使用費過低、資源浪費違法成本低是造成浪費的一大誘因。除加強制度建設外,民事主體特別是企業自覺節約使用資源同樣重要。因為,生態環境為社會公共利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是權利濫用,理應為民法所限制。再比如民法總則對法人分類作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的規定。這一分類徹底打破了民法通則中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的劃分方法。因為營利法人在市場經濟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新的劃分法背後體現了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導向,體現了國家對社會團體、組織體秩序的引導。

  劉生亮説,雖然社會各界對民法典寄予厚望,但我們也該清醒地認識到,僅僅依靠法律並不能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作為法官要理性、審慎保持應有的謙意,做好審判工作。法治國家,司法應當是最後一道防線,要捍衛我們所應當弘揚的價值,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就是説,法治國家的理想圖景應當是它所依存的社會具有自我消解糾紛和衝突的能力。就像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一樣,並不是有了疾病就一定到醫院去。所以我們國家在立法和司法層面都鼓勵多元化糾紛解決。

  兼具穩定性和超前性

  民法總則開啟“民法典時代”

  黑龍江省法學研究所所長王元慶介紹説,要理解民法總則,先要回顧現行的民法通則,這部法律1986年4月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內容既有今年民法總則涉及到的領域也有未來民法典需要涵蓋的內容。可以説這部實行了30多年的法律,在制定時具有超前性,因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但30多年後的今天,我國的經濟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其次是依憲執政、依法治國的現實需要;第三是國家規範公權、保護私權的有力措施;第四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這四點既是條件又是目的,構成了編纂民法典的歷史時機,我國編纂出一部兼具高度穩定性和超前性的民法典難度不大了。而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核心、靈魂。法典編纂是一個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重新審定這一法律部門的全部現行法律規範,廢除已經陳舊的,修改相互抵觸的部分,彌補其缺陷或空白,使之成為基於某些共同原則、內容協調一致、有機聯繫的統一法律。這種法律稱為法典。法典較單行法規系統、完備,是一種新的立法文件。

  王元慶説,我們都知道早在200多年前的1804年,有一部著名的《法國民法典》,又稱《拿破侖法典》,第一次以成文法典的形式確立了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中心地位,將文藝復興以來有關的價值觀以法典的形式固定下來。這部法典的立法原則可以概括為3項:自由和平等原則、所有權原則、契約自治原則。因其通俗易懂,在內容和編纂技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為那些與法國有共同或近似法律傳統的國家在制定民法典時所效倣,對大陸法係的最終確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世界法制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拿破侖曾自豪地説:“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是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美好的記憶。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現在,我國也將有這樣一部法典,民法總則作為當前民事領域的根本法,規範和保障民事權利義務,其立法精神對其他部門法的制定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實用性。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