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探秘中國儀仗兵:“最帥天團”是怎樣煉成的

2017-04-10 09:08:12|來源:央視網|編輯:趙妍

  以下是採訪實錄:

  2017年3月23日,巴基斯坦的國慶日。這天上午,在首都伊斯蘭堡,巴基斯坦舉行了國慶日閱兵。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巴基斯坦國慶閱兵首次邀請外國軍方參與閱兵式,這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專門成立了由90人組成、72人正式受閱的方隊。這些隊員身高都在1米85以上,並且要有執行過100起以上儀仗司禮任務的經驗。

  記者:有什麼特殊性?我們做了什麼樣特殊準備?

  張天龍(旗手):根據任務需要以及場地需要,我們最終確定了方隊編隊的形式。前面是旗組,中間是陸海空三個分隊長,後面分別是陸軍、海軍和空軍,每個排面11個人,陸軍是兩個排面,海軍是兩個排面,空軍是兩個排面。

  張天龍是三軍儀仗隊巴基斯坦閱兵方隊旗手,進入三軍儀仗隊11年來,這是他第一次作為旗手執行海外任務。此次三軍儀仗隊從接到任務通知到正式閱兵的3月23日,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首次到巴基斯坦受閱,無論對於全體隊員,還是旗手張天龍,都承受著莫大的壓力。

  記者:你們訓練這一個半月裏跟平常日常有區別嗎?

  張天龍(旗手):這一個半月對於我們來説,

  基本上就是沒白沒黑地訓練。

  記者:你們一天要訓練多長時間?

  張天龍(旗手):一天基本上從早上一直到晚上熄燈,基本上都在訓練,除了午休的時間,週六週日也沒有休息的時間,包括我記得剛受領任務的時候是過正月十五,節日的那天晚上我們也在訓練。

  對於外界來説,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有著諸多神秘色彩。這支1952年組建,經常出現在迎送外國元首、政府首腦以及紀念、慶典等重大國事活動場合的隊伍,

  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甚至中國人的氣質形象,而這種形象的體現,來源於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訓練。

  記者:這是你們的步幅線是吧?

  姚磊:是。

  記者:滿操場全都是。

  姚磊:步幅線主要就是從主觀上讓你有一個感覺,因為它是75釐米,每一個步幅都是75釐米。如果按照這個步幅,每一步按照這個步幅走75釐米的話,形成這個肌肉記憶的話,以後形成的步幅也就自然而然形成75釐米的步幅了。

  記者:有點像我們練字時候那方格是吧?格子本。

  姚磊:是。

  記者:你能給我們演示一下嗎?我怎麼才能讓這個腳正好到了這條線是腳尖到還是腳跟到還是腳掌到?

  姚磊:腳尖到。因為我們平時站立的時候就是腳尖與線取齊,然後走一步兩動的時候,比如説向前,邁一步就要找這種感覺,形成這種感覺,正好是在步幅線上,當時練的時候會有誤差,慢慢時間長了形成肌肉記憶,

  習慣了之後,每一步腳尖就會在這個腳尖上。

  記者:這條線在腳尖上面?

  姚磊:是。

  記者:要精確這個地步?

  姚磊:是。因為它形成肌肉記憶以後,兩腿之間的大小、邁出去步子的大小,人是會有感覺的。邁出去大了會有感覺,小了也會有感覺,正好大小合適那個階段才是正好步幅的感覺。

  走路,是每個健全人都自然而然的簡單動作,而對於每一個進入三軍儀仗隊的隊員們來説,這個簡單動作需要重新學起。

  記者:一個詞來形容你的訓練,你覺得是什麼?

  南毅:拼命。

  記者:怎麼拼命?

  南毅:一開始訓練是從最簡單的動作,最基礎的動作是提胯。一隻腳站在地上,另一隻腳要到站地那只腳的腳踝處,然後一直要往上提,一開始接觸這個東西確實提不動,因為自己就不會用這股勁。

  姚磊:因為我們從新兵來的時候開始強調正步的抓地就是主動叩地,一種主動往下叩的勁,去抓地,造成一種氣勢,讓人感覺一種氣勢,因為這就是正步的特點。

  記者:這個叩地是一個什麼感覺?怎麼練出來叩地?

  姚磊:給你演示一下。叩地。叩地,你別亂動,踢出來以後,如果説你要往下抓地的時候,一般正常主動叩地,像剛剛那個反應口令,往下叩,因為它有一股。。。

  記者:聲音真的很大。

  姚磊:它有一股往下自己主動叩的勁。

  記者:全腳掌?

  姚磊:對。因為它有一個壓腳尖的過程,壓腳尖,如果説你腳腕是松的,下去以後可能説聲音是散的,如果説你壓腳尖以後,整個全腳掌著地,這個聲音就很全。如果是松腳腕的話,肯定聲音沒有這麼實,所以説必須要把腳腕扣死,往下主動叩地才會有這種感覺,才會有這種聲音出現。

  李嫻:我們在剛開始練習抓地的時候,我們的正步往下砸地的時候,當時每個人的腳腕都腫得特別大,一整天的訓練下來,晚上回到宿舍想要脫馬靴的時候,自己都脫不下來,需要戰友幫忙把那個鞋給拔出來。

  李嫻,中國人名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女兵中隊六班班長。記者採訪的時候,李嫻正在進行腿型以及手指與腿緊密貼合的訓練。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