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訪香港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盡力為民 盡心報國

2017-04-11 17:32:50|來源:新華網|編輯:趙春曉

  新華社香港4月9日電 題:盡力為民盡心報國——訪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新華社記者:胡創偉 顏昊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非常榮幸能在這個歷史性時刻成為下一任行政長官,同時也感到非常的任重道遠。作為特區的行政長官,最重要的是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全面、準確地按香港基本法辦事。”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7日下午在位於香港中環的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接受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記者的聯合採訪,就如何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善用國家發展機遇,團結香港社會,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住房、教育以及強化青年工作等20多個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她表示,未來5年將盡力為香港市民服務,盡心為國家作出貢獻。

  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不走樣、不變形

  林鄭月娥身著旗袍和中式外套,言談中充滿自信。她説,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有著成功的實踐,香港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不會改變。作為下一任行政長官,將繼續依照基本法的要求施政,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的落實不走樣、不變形。

  她説,目前香港還有很大的空間增強市民對“一國兩制”的理解,尤其是對“一國”這一大前提的理解。未來特區政府要不斷增強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學生與公務員對基本法的認識。

  在今年3月26日舉行的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中,林鄭月娥高票當選。3月31日,國務院決定任命林鄭月娥為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于7月1日就職。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既是行政機關的首長,也是整個特區的首長,既要對香港特區及市民負責,也要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無論是特區政府還是中央人民政府,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要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行政長官必須當好香港特區和中央人民政府之間的“橋梁”角色,既要把香港市民的意見、訴求和感受全面、準確地告訴中央人民政府,也要把中央對香港特區的政策準確地向香港市民解釋。

  林鄭月娥在參選行政長官前曾擔任本屆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她告訴記者,擔任行政長官,絕不是政務司司長的加強版,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要求更高的職務。

  近年來,政治爭拗遲滯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的改善,甚至“港獨”言行一度泛起。林鄭月娥語氣嚴肅地説,“港獨”完全違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會衝擊香港的繁榮穩定,在香港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所以絕不能容許。

  對於如何團結香港社會,林鄭月娥透露,未來特區政府的施政將體現管治新風格,政府將更具包容性。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將以更開放和包容的態度把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團結起來,只要對香港有熱情、有承擔、有能力,就讓他們參與特區政府的工作。

  穩中求變 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角色要變得積極有為

  林鄭月娥説,經過回歸後近20年的發展,香港目前仍然是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大都會,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依然保持著很強的競爭力。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保護主義抬頭,香港的傳統産業優勢正在縮窄。

  林鄭月娥提出,未來特區政府必須穩中求變。政府對經濟發展的角色要變得比較積極有為,政府不單要當好“服務提供者”和“監管者”,還要成為“促成者”及“推廣者”;要通過財政、稅務等方面的新措施增強香港的競爭力。同時,經濟的發展成果,必須要廣泛地讓香港市民分享。

  她認為,香港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經濟體,未來在爭取比較高的增長率方面有困難。但香港背靠祖國,而國家正在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等一系列新構想,這些都為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多機遇。

  林鄭月娥表示,再過一兩年將開通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讓香港與大灣區在人流和物流的聯通方面有很好的基礎。在資金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為“一帶一路”項目以及大灣區各個城市發揮資金融通的功能。

  林鄭月娥説,要發揮資金融通的功能,目前香港已經實現了“滬港通”和“深港通”,中央政府還在考慮“債券通”。她提出,特區政府將爭取擴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規模、品種和頻率。

  另一方面,除了更好地利用目前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框架,特區政府將把握國家戰略機遇,進一步爭取與內地簽署“一帶一路”全面合作協議,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的金融服務中樞。同時,將深圳前海和內地多個自貿區納入香港發展策略的視野。

  減稅促創 新解決住房問題政府應更有擔當

  林鄭月娥並不回避香港經濟發展目前遇到的困難。她説,包括如何開發更多經濟發展所需的土地,怎樣解決勞動力不足和服務業接待容量有限等問題,都是新一屆政府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對於如何增強香港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林鄭月娥提出,香港應該在稅務政策方面更加開放,在維持簡單稅制和低稅率的前提下,實行“兩級制所得稅”,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減輕稅務負擔,利用稅務方面的優惠吸引海外和內地的公司到香港投資和成立辦事機構。

  林鄭月娥認為,香港必鬚髮展創新科技産業,但不能單靠政府投資,希望企業也能增加投入,她建議往後在稅務方面設立一些制度,讓企業能多投放資金在研發方面,以提高研發資金佔本地生産總值的比重。目前的佔比大概只有0.74%,處於較低水準。

  住房問題一直是香港市民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也是歷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難點。林鄭月娥認為,住房問題的癥結歸根到底是土地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供應和需求兩個方面。當供應不足時,政府要做的是管理需求,不讓外來投資者炒房,這方面現屆政府有一些舉措。但從長期來看,還是要從供應入手。因為香港是一個自由經濟體,是一個國際化商業城市,不能把人拒于門外,還是歡迎外來投資。

  林鄭月娥説,住房的供應最重要的是土地的供應,未來她在土地供應方面將多下一些功夫。根據統計,香港有大概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但開發的土地只佔約26%。“我們不是沒有土地,而是沒有開發土地的共識,或者是決心不夠。所以我希望下屆政府能做一個大型的社會的討論,討論用哪種方法開發土地。不但是房屋需求,經濟發展也對土地有需求。”林鄭月娥説。

  林鄭月娥説,任何能解決、或嘗試解決問題的房屋政策都要認真研究和推行。她坦言,自己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説,但如果不去嘗試肯定不會成功。“下屆政府我希望還是要用這個思維,只要為香港好、為市民好,政府官員不應該害怕,怕就沒有創新的動力去改變現狀。”説到這裡,林鄭月娥語氣堅定。

  用心培育下一代 政府要更多聆聽青年人心聲

  林鄭月娥提出,新一屆特區政府將每年增加50億港元的教育經常開支,這一競選政綱令許多老師“很感動”。因為目前香港的一些學校由於學生人數減少遭受了很多衝擊,有的時候要撤校、減班、老師沒有編制或職位。

  林鄭月娥認為,教育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要用心培育下一代。投放一些新的資源是為了能夠馬上解決教育領域目前面臨的不穩定問題。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讓教育制度達到更高的要求。林鄭月娥表示,她對香港教育的要求,就是必須要讓下一代成為對國家有認同感、愛香港,而且具有國際觀的一代。

  林鄭月娥在受訪時笑言,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但十分重視與青年的交流,特別願意傾聽青年的聲音。她説,青年是香港的未來,是社會最有活力、最有創新力和對推動社會發展最具潛力的一代。她對香港下一代充滿信心,只要給他們提供新的環境,他們一定會比上一代人發展得更好。她特別提到,要幫助青年人的學業、事業、置業,也要給青年人議政、論政和參政提供更多的機會。

  林鄭月娥表示,未來特區政府將在更高的層級設立新的青年事務機構,由未來的政務司司長主持“青年發展委員會”,督導相關政策局和部門推動青年發展工作,以增強統籌和執行能力。

  林鄭月娥承諾,她將親自主持一年一度的“青年發展委員會高峰會”,與相關各方共同審視特區政府青年工作成效,聆聽青年人的心聲並開展下一步的工作。

  在一個半小時採訪的最後,當被問到作為香港回歸以來第一位女性行政長官的感受時,林鄭月娥面帶微笑地説,我們強調兩性平等,我希望我的這次當選能夠感染更多的女性參與政治的工作,讓更多的女性更積極、火熱地參與香港的事務。

  (原標題:盡力為民 盡心報國--訪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