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網絡時間”
網民規模7.31億,上市互聯網企業達91家,“.CN”域名2061萬個……接入互聯網23年以來,中國網信事業發展迅速,正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
作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總書記可謂是一位“網絡達人”:他重視互聯網應運,關心互聯網最新科技動態;他更是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為中國網信事業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來,跟隨視點君一起去看看,習近平總書記的“網絡時間”吧!
在互聯網已深刻改變了人民生活方式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積極運用互聯網——
2017年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環球電視網)和互聯網,發表了二○一七年新年賀詞。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去過多家媒體調研,看展覽、聽彙報,與一線新聞工作者親切交流。
——在人民日報社,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人民日報客戶端向全國人民致以元宵節祝福。總書記親手點擊鍵盤,在“兩微一端”發佈了問候語音。
——在新華社,習近平總書記通過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遠程指揮系統,同正在河南蘭考縣進行基層幹部作風調查的記者視頻連線交流。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在中央電視臺,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聞聯播》演播室、導控室向主持人和工作人員了解新聞製作導播流程,並親自切換按鈕體驗模擬播出。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在解放軍報社,習近平總書記在軍報微博微信發佈平臺敲擊鍵盤,發出了一條微博:“值此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代表黨中央、中央軍委,向全體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祝賀新年。希望大家踐行強軍目標,有效履行使命,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為了互聯網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走進國內外互聯網企業機構,調研考察最前沿科技動態。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考察調研,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等被列入行程。
在這次考察中他説,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産、生産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
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展廳的3D列印、積體電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區,習近平等仔細察看和了解情況,同企業負責人和科研人員深入交談,詢問增材製造、雲計算、大數據、高端伺服器、量子通信等技術研發和應用情況。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調研考察。在貴陽市大數據應用展示中心,他觀看大數據展示片,聽取貴州大數據産業發展介紹,了解大數據應用的典型案例,同在現場展示大數據應用産品的企業負責人交流。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2015年9月23日,習近平參觀美國微軟公司總部。在微軟公司前瞻技術展示中心,工程師向習近平夫婦展示了3D“全息眼鏡”設計摩托車造型和美國氣象數據可視化系統,以及中國公司運用微軟技術生産的生態系統硬體産品。
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習近平總書記懂網用網,並對網信事業發展作出高屋建瓴的指導。
——先行一步踐行新發展理念
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
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要適應這個大趨勢。總體上説,網信事業代表著新的生産力、新的發展方向,應該也能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發展思想
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網絡空間治理
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類優秀文明成果滋養人心、滋養社會,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核心技術突破
什麼是核心技術?我看,可以從3個方面把握。一是基礎技術、通用技術。二是非對稱技術、“殺手锏”技術。三是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這些領域,我們同國外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如果能夠超前部署、集中攻關,很有可能實現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的轉變。
——安全與發展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輔相成的。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發展要同步推進。
面對複雜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我們要保持清醒頭腦,各方面齊抓共管,切實維護網絡安全。
——人才支撐
互聯網主要是年輕人的事業,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識才,愛才惜才。
對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我們要順勢而為,改革人才引進各項配套制度,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不管是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只要是優秀人才,都可以為我所用。
記者李亞紅、王思北、施雨岑、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