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搶抓戰略機遇 絲路起點鑄起現代新城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高崗):4月24日上午,“見證陜西 追趕超越”——2017“CRI中外記者看陜西”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當天下午,採訪團走進絲路起點西安市未央區。
2100多年前,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從漢長安城出發,一路向西,開闢了一條東西方深度對話的黃金通道。如今,漢長安城遺址依稀可見,乘著“一帶一路”戰略東風,在“陜西自貿區”、“大西安”建設背景下,西安市未央區正奮力追趕超越,建設國際化中心城區、打造高品質幸福未央。
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毛新亮為CRI中外記者介紹漢長安城遺址相關情況(代紅玉 攝)
絲路起點在未央 (高崗 攝)
輝煌歷史 絲路起點在未央
未央,因漢代未央宮而得名,取“繁榮興盛,不盡不衰”之意。未央宮是西漢帝國的大朝正殿,因在長安城安門大街之西,又稱西宮,是西漢200餘年間的政令中心。
在西安市西北部未央區境內,赫赫有名的漢長安城遺址便坐落在此。西漢時期,長安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更是萬國來朝的東方大都市,與古羅馬城東西相對,遙相輝映,當時並稱為“東長安、西羅馬”。
得益於歷代王朝與遺址區群眾的傾力保護,雖歷經2200多年,但漢長安城整體格局完整保存至今,是中國現存規模宏大、遺跡豐富、格局明確、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統一帝國的都城遺址。
西元前139年和西元前115年,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享譽中外的“絲綢之路”。千百年來,往來于西域與長安的各國使者、商旅駝隊在這條絲路古道上絡繹不絕,相望于道。
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古老的長安城煥發出新的生機。近幾年,未央區堅持把漢長安城特區發展作為未央最大的發展,舉全區之力推進,高標準建成未央宮遺址保護展示區。
2014年6月,中吉哈三國聯合申遺“絲綢之路”成功,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成功躋身世界文化遺産,大遺址保護翻開歷史性的嶄新一頁。
外籍記者在西安市未央區漢長安城遺址合影留念 (高崗 攝)
現代新城 建設國際化中心城區
2017年3月29日上午,作為國家財政部第二批PPP示範項目、國內第一個被國家部委認可的城市綜合建設類PPP項目,總投資200億元的未央區徐家灣地區綜合改造PPP項目正式啟動,備受矚目和期待。
在未央區,隨處可見的一句宣傳語“投資未央就是投資未來”,言簡意賅的道出了未央的精髓所在。未央位於西安市總體規劃“大九宮格局”的中心,“西(安)鹹(陽)一體化”的最前沿,陜西“一線兩帶”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陜西“米”字型公路骨架八條放射線中,六條放射線的接點在未央境內,是西安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必經之地。
過去五年,未央區堅持推進全域高水準城市化,高標準建設,精細化管理,實施“百村城改計劃”,累計完成101個行政村拆遷,儲備土地3萬餘畝,創造了西安城改的“未央速度”,推動城市空間延伸到渭河南岸,走出了一條以城改為突破口加速城市化的路子。
2011年9月16日正式通車運行的西安地鐵2號線縱貫南北,是西安的一條交通大動脈。該條地鐵的北端,連接著亞洲規模最大的高鐵車站和全國高鐵最重要的客運樞紐。
如今,未央“十縱九橫”路網基本形成,穿境而過的地鐵1、2、3號線投入運營,4號線正在建設,北三環景觀林帶、文景山公園等現代城市標誌的建設,架構起一座現代化新城的骨架,成為西安城市新的形象窗口。
2017年3月29日,西安徐家灣地區綜合改造PPP項目正式啟動。(王夢凡 攝)
追趕超越 打造宜居宜業幸福未央
2016年,西安市未央區地區生産總值突破700億元,是該區在過去五年內的第三次百億大關的跨越,經濟總量躍居陜西省各區縣第2位,連續9年入圍陜西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同時,未央印象城、熙地港、宜家家居、萬達廣場、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陸續建成並投入運營。
每年“十件惠民實事”紮實落實,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全區財政民生支出達到97億元;48個城改村,8.5萬群眾實現回遷……這一連串分量很重的數字,撐起了高品質幸福未央的核心內涵。
2011年,西安行政中心北遷至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城市發展重心和區域功能定位發生變化,未央成為西安發展的熱土。在建設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背景下,千年古都全面振興,打造西安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而未央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行政新區,作為西鹹一體化的最前沿,作為西安後發優勢最明顯的區域,打造國際一流的城市新區正在推進。
西安市未央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梁晚晴表示,未央現已進入“建設國際化中心城區、打造高品質幸福未央”的歷史新階段。建設國際化中心城區,是西安“十三五”規劃北跨渭河發展戰略、加快渭河以南中心城區國際化進程賦予的新使命、新任務和新要求。堅持以“品質”為內涵,內外兼修,努力打造一流的人文環境、宜居環境、社會環境和服務環境,促進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成為令人嚮往的幸福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