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科技盤點:中國國産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李琳):本週,中國國産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成功;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華人科學家袁鈞瑛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5日下午14時許,中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産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緩緩起飛,1個多小時後,飛機安全著陸。中國商飛董事長、C919大型客機項目總指揮金壯龍在現場宣佈C919“首飛”成功:
“現在,我宣佈,C919大型客機首飛圓滿成功!”
C919首飛機組成員對於飛機的表現和此次飛行給予了高度評價:
“非常成功,非常圓滿,飛機狀態非常好。”
“感覺非常好,飛機非常平穩,操縱性穩定性都非常好。”
擁有168個座位的C919是中國完全按照國際主流適航標準和國際主流市場運營標準研製的幹線飛機。它集成了很多目前業界最先進的功能,比如安裝了新的感測器,可以在霧霾等低能見度氣象條件中安全起降;採用空地無線寬頻技術,乘客可以在空中通過網絡與地面聯通等。C919副總設計師周貴榮説,難能可貴的是,實現這些“絕活兒”的C919航電系統很大程度是安全可靠的“中國製造”:“目前航電系統可以做到50%以上由國內或者合資企業在本土生産研製,同時,國産化的研製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按照同一套國際標準和方法進行要求,供應商的選擇,研發過程,實驗驗證都是嚴格進行考慮,安全方面是有保證的。”
據介紹,成功完成首飛之後,C919的研製工作將開始進入新的階段。未來C919將一共建造6架試飛機,分別承擔不同的測試任務以加快研製進度。在中國商飛返聘總師蔣艱看來,C919首飛騰空只能算是“在萬里長征中又向前邁了一步”:“研製性試飛的首飛,是研製的一部分,考驗我們設備參數性能功能是不是能達到,肯定會發生大大小小優化的要求,我們去準備它完成它,這是最最開始試飛,研製還遠遠沒有結束。”
按照C919大型客機的研製規劃,後續試飛中,C919將進入局方適航審定試飛階段,通過驗證飛機性能獲得適航證,最終進入市場運營。目前,C919大型客機擁有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23家國內外用戶,訂單總數570架。
本週,同樣是在上海,中國的科技界還迎來了另一件大事!中國科學院3日在上海宣佈,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標誌著中國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臺光量子計算機,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和陸朝陽教授等研究團隊研製,它的運行速度已經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電晶體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研究團隊成員、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介紹説,這臺量子計算機也大大超越了國際同行量子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在這個原型機上運行一些演算法,我們發現,和國際同行相比,(運行速度)快了24000多倍,可以超過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那些計算機。這標誌著我們可以構建出的量子機器,可以跟經典機器同臺競賽。”
量子計算機利用量子特有的“疊加狀態”,以採取並行計算的方式,讓速度以指數量級地提升。也就是説,傳統計算機的基本信息單位是比特,在0和1的二進位系統上運行,但是量子計算機是用量子比特來運行,除了0和1之外,還可以表示0和1在一起排列的多種態疊加。通俗的説,如果傳統計算機是單一樂器的話,量子計算機就可以稱為整個交響樂團,所以它的計算能力可見一斑。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舉例説:“如果要分解一個300位的大數,這個數有300位那麼長,用我們目前萬億次的傳統電子計算機來算的話,大概需要十五萬年左右,但如果你能夠把一台量子計算機造出來,也是萬億次的話,它只需要一秒鐘就能算完。”
專家認為,計算能力極限的大幅提升,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可以分析更多數據。比如,實現精準的天氣預報,躲避颶風海嘯;計算優化的出行線路,讓城市減少堵車;識別有效的分子組合,降低藥物的研發成本和週期;甚至可以用於探索太空,較快辨別可能存有生命體的行星。
潘建偉説,在量子計算基礎研究領域,就計算能力而言,科學界有三個達成共識的指標性節點:第一步超越首臺經典計算機,第二步超越商用CPU,第三步超越超級計算機。目前中國實現的只是其中的第一步,但這一小步卻是重要的一步。
最後來看兩條簡訊。美國國家科學院2日公佈了今年新增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哈佛大學華人分子生物學家袁鈞瑛教授當選院士。這位科學家以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而知名,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細胞死亡研究領域裏的權威。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的專家成功研製出一種可自動感知溫度來釋放有效成分的控釋農藥,據測算能夠有效提高農藥利用率30%,從而減少施藥頻次,降低農藥引發的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