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落戶毛里求斯 專家:找準定位 前景美好
4月22日,毛里求斯孔子學院開班授課。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中國在毛里求斯的首個孔子學院4月22日開班。在第一次漢語課上,60多名學生們均表示對漢語和中國文化充滿興趣,希望將來能到中國留學深造或開展經貿往來。該學院由浙江理工大學和毛里求斯大學合辦,2016年12月14日舉行的揭牌儀式。現階段,孔子學院每週六上課,一年為一個學習期,教學免費。
在開班前夕,記者隨同察哈爾學會代表團走訪了這所設在毛大校園內的孔子學院。據學院中方院長譚旭東和毛方院長Kistamah介紹,近年來,中毛各領域交流密切,人員往來需求不斷增長,毛里求斯朋友學習漢語的熱情很高,願意進一步了解中國社會、經濟和文化。此外,孔子學院還針對毛里求斯各行業開辦中文專題學習班,開設各種介紹中國的講座等。
據悉,這所孔子學院從籌備到揭牌再到正式開班,前後經歷了近10年時間。來自國家漢辦的孔子學院年度發展報告顯示,截至 2016 年底,共有 140 個國家設立了 513 所孔子學院和 1073 個孔子課堂。中外專兼職教師總數 4.6 萬人,各類面授學員 155 萬,網絡註冊學員 59.7 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劉宏教授,曾經擔任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孔子學院英方院長,也是創院院長,在那裏工作了四年半。他認為,孔子學院從2004年起發展到現在,近13年時間就有了如今的規模,總體來説是比較健康的,但是不可避免地也會面臨一些挑戰。
4月25日,譚旭東院長給毛大員工做杭州智慧城講座。
在與毛大孔子學院校方負責人交流後接受國際在線採訪時劉宏表示,長遠來講,孔子學院的發展要取得好的成效,最主要的是它能否滿足和符合當地社會對中國的語言、文化、社會的了解需求,一定要找到一個對接點。
“我個人的體會是,有些時候,我們的孔子學院定位還是不夠明確。”劉宏表示,比如説它的重點是教語言,但其實社會上有很多語言培訓機構,孔子學院應該有更高遠的定位和期許,包括師資的培訓,漢語教材的當地化和推廣,另外就是如何把當地文化社會的需求,跟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對接在一起。
劉宏認為,這些任務是一般的語言教學機構做不到的,這不是它們的使命,它們也沒有這樣的資源,但是孔子學院有,它有強大的後盾。而且,孔子學院的使命也是推動中國和所在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和認識。“因此孔子學院一定要超越僅僅作為語言培訓機構的定位和自我局限。”
4月18日,劉宏教授(右三)、王義桅教授(右一)、譚旭東院長(左三)、Kistamah院長(左四)等在毛里求斯大學校園內。
他説,孔子學院的教材要注重把當地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合進去,即在堅持中文標準基礎上的教材本土化,這樣才能和當地較好地對接起來。還有就是要跟當地的主流媒體積極溝通。“我在英國時就跟包括BBC、《衛報》和《獨立報》等做訪談,向它們介紹孔子學院是做什麼的,以消除當地主流社會可能的疑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王義桅對國際在線説,孔子學院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它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正在成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同時也正在成為各個地方走出去進行對外合作的橋梁和紐帶,有“地方使館”的意味。孔子學院當然也面臨著挑戰,但它都是和所在國的大學共通建立的,所以如果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也應該從雙方找原因。
“但孔子學院也確實有必要升級換代。”王義桅説,比如教材的改進,使之更符合不同國家的需要,注重教學的地區差異性,加大網上孔子學院的建設等。此外,孔子學院光教語言也不夠,可以考慮在進行職業培訓的過程中推廣語言,這樣應該會更加具有針對性,可給對方創造就業,會增加對方學員的積極性。還可以跟已經在當地落地的中資企業合作,培訓外籍員工,這樣就進一步落地生根了,也更加可持續。
對於此前有孔子學院在美國、瑞典和法國等被關閉的事件,劉宏認為,“這還是極少數,畢竟孔子學院有500多所了,其中有幾所被關也不是什麼大事。主要原因是每個大學的情況各不相同,還有就是因為不了解而産生的偏見。”他説,倒是我們從中可以更好地找到孔子學院的定位,更好地把它的發展既跟中國的發展聯繫在一起,也跟當地的發展聯繫在一起。“只有這樣,孔子學院才能真正擁有美好的前景。對此我還是充滿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