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讀詩之夜:梅婷致敬余秀華 李銀河朗誦王小波
鳳凰文化訊“架起樓臺越過時空,聆聽詩人從遠方傳來回音。”2017年5月6號晚,“遠方詩人的來信:春天讀詩之夜”在北京77劇場感動開場。在這個夜晚,歐陽江河、余秀華、李銀河、向京、熊培雲、戴濰娜、楊慶祥七位嘉賓到場,致敬他們心中屬於詩歌的偉大靈魂;演員梅婷、詩人蔣一談則分別致敬了他們喜愛的當代優秀詩人——余秀華、北島。民謠歌手鐘立風、蔣山傾情助陣,2015《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2017《中國詩詞大會》亞軍彭敏擔任當晚主持。
作為一檔已歷四載的精品視頻節目,“春天讀詩”在去年首次舉辦了同名落地活動。今年的“春天讀詩之夜”承接著《春天讀詩·4》的致敬主題,華麗升級。不僅依然保留了精彩的詩歌朗誦內容,還用一種特別的戲劇方式,設置了與歷史上那些詩歌老靈魂的穿越對話。可以説這臺晚會融合了詩歌朗讀、民謠演唱、現代舞蹈、話劇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
三百位觀眾通過網絡報名光臨現場,其中不乏去年就參加過“春天讀詩之夜”的鐵粉,還有許多觀眾專程從上海、江蘇等地趕來。最後時刻,全場嘉賓和觀眾同去年一樣,共同朗誦了諾獎得主、民謠詩人鮑勃·迪倫的名作《答案在風中飄揚》,環節不變,感動依舊。
此外,本場活動還在鳳凰新聞客戶端和豆瓣進行了同步網絡直播,幾十萬網友借此感受到了現場的熱烈氣氛。
沒有一分錢獲利 卻收穫了幾百萬人的追隨和陪伴
活動伊始,主持人彭敏先以“春”字為題,和全場觀眾玩起了飛花令。只見觀眾席中的聲音此起彼伏,既有低沉的老者,也有可愛的孩子,臺上台下詩句飛舞,即激烈又歡快,掀起了整晚的一個小高潮。最終,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以一敵二十五的擂主彭敏,在春天讀詩的觀眾面前卻敗下陣來,足見觀眾的詩歌素養之高。
主持人彭敏
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
鳳凰網副總裁、總編輯鄒明上臺發表了致辭。他説站在春天讀詩之夜的舞臺上、見到許多好朋友,自己特別感謝,也特別感動,同時特別感慨。鄒明表示堅守四年的《春天讀詩》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很多媒體都把文化版面取消的當下,尤其是在普遍浮躁、追逐流行和熱點的當下。四年裏,《春天讀詩》沒有一分錢的獲利,完全依靠鳳凰網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卻收穫了幾百萬人的追隨和陪伴。鄒明説:“今年的讀詩主題叫致敬,致敬那些遠去的背影,也致敬當下和我們一起不斷追求心靈、理想的人,我覺得更應該致敬春天讀詩的團隊,他們幾個人四年堅持下來,真的不容易。”
遠方的詩人提起筆給我們回信
隨著大提琴的樂曲在暗場中響起,晚會正式拉開帷幕。一陣打字機鍵盤的敲擊聲傳來,大螢幕上展示出一張正在書寫的信紙:“我是一個普通的中國青年,生活在21世紀北京的某個角落。”這個青年就是“春天讀詩”的化身,是所有愛好詩歌的人的化身,他代替你我向遠方的七位詩人發出邀請:“這個沒有你的世界,終究顯得有些無聊。你看到現在的我們,會不會暗自發笑?如果你願意,我想帶你看看這個即將過去的春天。告訴我你的生活和近況,你的快樂和憂傷。”
穿著白裙子的女孩小燁子站在舞臺上,看到地面上散落著七封回信,她一封封小心翼翼地撿起來,遞給青年。青年拆開其中一封,小女孩讀起了信上的第一句話:“北漂小友足下”。這是詩人李白給青年的回信,他用自己在都城長安的感受勉勵著孤身漂泊在北京的當代青年。接著讀詩人歐陽江河出場,用他大氣磅薄、深厚飽滿的聲音朗誦了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其一)和《灞陵行送別》。配樂的古箏彈起鏗鏘有力的《將軍令》,將李白的狂放和歐陽江河的雄渾襯托得更加有氣勢。
歐陽江河致敬李白
“朋友:你好!我是顧城。‘城’是我的名字,也是北京。”青年拆開了詩人顧城的回信,伴著小提琴曲讀出那一個個純情、浪漫的文字。隨後青年詩人楊慶祥登場,深情朗誦了顧城《簡歷》和《墓床》。“人時已盡,人世很長”,去年是顧城60歲的生日,這位天生的詩人在他最美好的年紀離開人世,他的詩歌卻得到永存。
楊慶祥致敬顧城
鐘立風傾情獻唱
《墓床》這首詩曾由民謠歌手萬曉利譜成歌曲,當晚當楊慶祥讀到詩的第二段時,另一位民謠歌手鐘立風的吉他彈奏起旋律,《墓床》的詩與歌交織共鳴,給人無盡的懷念。隨後,鐘立風還演唱了周璇的《許我向你看》和自己的歌曲《黑鳥,你在哪》。作為“春天讀詩”的老朋友,鐘立風去年就在活動上獻唱,今年還參與拍攝了第四季的視頻。
吉他聲停止,提琴聲又起。青年拆開了第三封信:“鎮上的文官先生們轉來您的來信,一位來自萬里之外的東方國家的陌生青年,一封比較典型的東方來信。”這是奧地利詩人裏克爾的來信,而向這位20世紀偉大德語詩人致以敬意的則是著名藝術家向京。一襲綠裙的向京春意撲面,所讀的裏爾克詩作卻充滿孤獨和哲思,亦如向京的藝術氣質——感性與理性完美融合。
向京致敬裏爾克
戴濰娜致敬莎士比亞
“真沒想到,老莎我在家鄉的教堂已安睡401年,才過忌日沒幾天,就給您寫這樣一封穿越時空的信,閒扯幾句。”莎士比亞也寄來了回信,儘管他早已被後世譽為戲劇之王,然而他自己卻説:“我寫戲只是為讓劇團儘快上演,並不是寫給讀者的。從沒想過我的戲會被奉為經典,更沒想過不朽。”詩人戴濰娜用英語和中文兩種語言朗讀了《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部分章節與《羅密歐與朱麗葉》選段,並跟現代舞演員配合,營造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浪漫感人的愛情意境。
余秀華致敬海子
“孤獨並不可怕,如今的我們也沒有真正的窮。”青年拆開了抒情詩人海子的回信,讓人又想念起那個浪漫、理想而又絕望的青年。詩人余秀華搖搖晃晃地走上臺來,打開春天讀詩的文件夾,朗讀起海子的三首詩歌——《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天鵝》、《日記》。“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余秀華嗚咽的聲音一齣口,觀眾的心就被揪了起來。雖然發音困難,但她的情感卻不被束縛,猛烈地從海子的詩句中噴薄而出。余秀華的嗚咽漸漸變成哽咽,麥克風裏偶爾還會聽見抽泣的聲音,而台下早已有觀眾為她的朗讀流下了眼淚。一位女觀眾表情扭曲、緊捂嘴巴,努力克制著不哭出來,當然她也沒有忘記不時舉起手機,拼命拍照。“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最後一句詩,余秀華合上了文件夾,背誦而出,台下的嘉賓梅婷已經紅了眼眶。
聽著余秀華的朗誦,梅婷紅了眼眶
痛哭的觀眾
民謠歌手蔣山緊接余秀華登場,他彈唱了自己譜曲的海子《德令哈》和《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兩首歌曲一慢一快、一靜一動,就像海子的形象一樣,一半浪漫一半決絕。背後的大螢幕裏播放了蔣山在德令哈的視頻,那裏正是海子寫下《日記》的地方。
蔣山彈唱自己譜曲的海子詩作
熊培雲致敬佩索阿
“我在我所處的時代被人誤解,我很不幸,周圍的人對我的作品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令人遺憾。而在未來説這話的人,一定也不能理解他那個時代像我這樣的文人,正如我同時代的人不能理解我一樣。因為人們學習只對他們曾祖父輩有用的東西。我們只能將正確的生活方式傳授給逝者。”葡萄牙詩人佩索阿在寫來的信中訴説了自己的苦悶和思索,正如向他致敬的讀詩人熊培雲一樣。作為學者,熊培雲也對當下中國有著自己的苦悶和思索,或許佩索阿的詩篇讓他有著一種所見略同的共鳴感吧。
現代舞演員再度登臺,用一支獨舞將現場氣氛從沉思又轉回抒情,因為緊接著觀眾就要看到一段四十年的愛戀。
李銀河致敬王小波
2017年4月11日,是作家王小波去世20週年的日子,他的遺孀李銀河通過《春天讀詩·4》的鏡頭首次以讀詩的方式表達了對愛人的思念,她告訴小波:中國的春天來了。在“春天讀詩之夜”的現場,李銀河再次朗讀了王小波唯一的情詩《我今天感到非常煩悶》,並朗誦了小説《黃金時代》的段落。這種跨越天地的摯愛之思,很難不叫人感動,全場觀眾都緊緊注視著年過六十的李銀河,想像著那段山呼海嘯般的愛情。
梅婷首次會面余秀華 蔣一談致敬精神偶像北島
詩歌的老靈魂們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們的詩行卻永遠與我們相伴。無論何時,只要想起他們,我們就會心生春意;無論何時,總有人沿著他們走過的路,繼續在詩歌的國度裏追尋和探索。詩歌不死,詩人薪火相傳。晚會就此進入另一個部分,向兩位當代的優秀詩人致以敬意。
小提琴手陳秋蒔
小提琴手陳秋蒔在溫暖的光束裏獨奏了一支婉轉悠揚的曲子,曲終燈起,演員梅婷出場朗讀余秀華的詩作《愛》、《可是我愛你》、《你沒有看見我被遮蔽的部分》,余秀華靜靜地坐在台下聆聽。梅婷參加此次“春天讀詩之夜”是特意為余秀華而來,她一直喜歡余秀華的詩歌,更敬佩她面對苦難和生活的態度:“她是一位非常勇敢的女性,她非常大膽勇敢地用詩歌來表述她自己。非常值得我向她致敬。”
梅婷致敬余秀華
這是梅婷和余秀華第一次見面。當梅婷的朗誦結束時,主持人將余秀華也請上舞臺,梅余二人在觀眾的掌聲中擁抱了對方。余秀華説,能有這麼大牌的粉絲,還讀了自己的詩,感到特別榮幸,説明自己的詩是好的。而且自己一直不夠自信,能獲得梅婷的致敬可以讓自己擁有自信。余秀華稱自己與梅婷的互相吸引是必然的,因為中國的女人很多,但有才華的女人不多。
梅婷與余秀華首次見面
梅婷與余秀華在舞臺上擁抱
梅婷與余秀華在台下親密互動
梅婷致敬余秀華過後,詩人蔣一談登場,他所致敬的是一代人的詩歌領袖與精神偶像北島。“我對著鏡子説中文/一個公園有自己的冬天/我放上音樂/冬天沒有蒼蠅/我悠閒地煮著咖啡/蒼蠅不懂得什麼是祖國”,在一片安靜中蔣一談讀起了北島詩作《鄉音》的句子,隨後大螢幕上出現了北島的身影,詩句再一次重復,這是北島在《春天讀詩·3》中親自朗讀的《鄉音》。那高瘦挺拔的身姿仿佛北島親臨現場,可以説他是現場所有人的父與兄,因為他在一個特殊時期重新扛起了中國詩歌的大旗。
蔣一談致敬北島
一點資訊副總裁兼總編輯吳晨光與女兒吳佩珈
鳳凰網旗下的一點資訊副總裁兼總編輯吳晨光與女兒吳佩珈也以朗誦古詩的方式參與到“春天讀詩之夜”中。這是鳳凰人的詩歌精神的代表,正是因為這份對詩歌的熱愛和敬意,鳳凰才會誕生出“春天讀詩”這一美好品牌。而小姑娘與詩歌産生的親密聯繫,也代表了詩歌充滿希望的未來。
全場再次集體朗誦 《春天讀詩》初衷永在
去年的“春天讀詩之夜”設置了一個特別環節,所有嘉賓在最後帶領全場共同朗誦了米沃什的《禮物》和裏爾克的《在春天或者在夢裏》。三百個聲音匯成同樣的句子,那種力量感是無可比擬的。
今年,這一環節繼續保留,劇場內所有人再次集體朗誦了諾獎得主、民謠詩人鮑勃·迪倫的名作《答案在風中飄揚》。這一次的聲音比去年還要響亮、力量還要充沛,大家都全情投入到詩意之中,用美好和感動送別2017年的春天。
全場讀詩
這一環節的保留也表達著《春天讀詩》不曾改變的初衷:重新喚起公眾對詩歌的熱情,在浮躁的信息世界裏為公眾提供美的享受。
誕生在2014年的《春天讀詩》已經走過四季的歷程了。四年中,西川、野夫、葉蓓、雷平陽、胡赳赳、俞心樵、嚴彬、周雲蓬、歐陽江河、趙野、翟永明、張楚、莫西子詩、鄭愁予、程壁、鄭敏、潘洗塵、王家新、梁小斌、余秀華、葉嘉瑩、巫昂、艾敬、楊黎、萬曉利、北島、余光中、羅伯特·哈斯、水田宗子、加桑·扎克坦、廖偉棠、痖弦、布蘭達.希爾曼、陳黎、鐘立風、袁泉、李銀河、白先勇、任素汐、向京、許知遠、胡德夫,共42位詩人及各界嘉賓傾情參與,詩意發聲;四年中走過北京、走過昆明、走過大理、走過山海關、走過杭州、走過合肥、走過天津、走過蘇州、走過威海、走過秦皇島、走過香港、走過台灣、走過加拿大……于山水之間,吟咏生命,于鬧市街巷,感懷人生,於時代現場,萃取思想,以內心的聲音,對抗這越發不美好的世界。
《春天讀詩》永遠不會忘記為什麼出發,也請每一個珍愛詩歌的人們都將這份春意與詩情傳遞下去吧。期待每一個春天,期待每一季《春天讀詩》。
《春天讀詩》,2018年再會!(來源:鳳凰網)
全場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