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以色列學者:“一帶一路”探尋中以合作的契合點

2017-05-13 09:32:2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張雪梅

圖片默認標題

圖片默認標題

  藍龍(以色列)

  兩千多年前,中國漢代外交家張騫出使西域,一條連接東西方的古道誕生。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構想,再次將中國同亞洲、非洲、中東和歐洲連接在一起。

  對於“一帶一路”倡議,世界上有6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其GDP總值超過23萬億美元,其中包括以色列在內有16個中東國家。作為這一倡議的參與國之一,以色列在科技和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

  為慶祝中以建交25週年,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今年3月到訪中國,由此可見中以之間在政治、經濟、科技領域日益密切的合作與交流。當然,我們還看到中國港灣工程公司正在建設以色列阿什杜德新港口,上港集團獲得以色列海法新港碼頭特許經營權。但我認為真正連接中國和以色列的是技術、創新與創造力。

  以色列雖小,但在科技領域佔據世界領先地位,而中國則擁有受過良好教育又幹勁十足的年輕一代、支持和鼓勵創新的政府、強大的生産力、廣闊的市場以及發展進步的意願。中以兩國之間擁有許多契合點,通過務實合作與相互支持,兩國將在經濟、創新等多個領域獲得相互促進。

  作為一個生活在“中國矽谷”深圳的年輕人,我看到也親身體驗和感受到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發出的將創新和創業精神轉化為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號召是如何迅速改變這個國家的。為了鼓勵創新創業,中國政府採取了增加補貼、簡化手續等一系列措施。政府的支持為初創企業創建技術孵化器和工作空間共享的新生態系統奠定了基礎,極大地激勵了那些雄心勃勃、渴望創業成功的中國年輕人。

  當大家談論以色列和中國時,談論的大多是技術、創新、産品、研發。要實現創新,需要培養創新的根基,而創新之本在於大膽嘗試、不懼失敗、耐心以及擁有長遠眼光,最重要的是對於實現自我價值的內在渴求,而不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中國人在相關的專業技能方面已經掌握得很好,需要改進的其實是“軟技能”:如何成功接受挑戰和挽救危機,如何面對失敗和嘗試接受新事物,如何培養耐心和長遠的眼光等等。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這一切才是建設一個真正的創新國度的關鍵,當青年們擁有了創新思維之後,科技發展將會是必然結果。我希望中國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創新強國。

  (作者:藍龍 Rafael GenisGenis&Genius猶太家庭教育培訓公司創始人 翻譯:范曉)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