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一帶一路”倡議創新全球化機制 發掘世界潛力
5月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併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這是習近平同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代表們合影。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國際在線專稿: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29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130多個國家代表和70多個國際組織代表出席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應邀來華出席論壇,向與會各方闡述俄方在歐亞空間一體化問題上的立場。俄羅斯媒體對本次高峰論壇給予高度關注,俄媒稱,“一帶一路”倡議將可建立新型全球化機制,潛力巨大。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傳遞了一個信息,那就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是共同發展。
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專家們認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一場非凡盛事,“一帶一路”前景廣闊且多樣。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倡議在促進中亞、南亞和歐洲之間的交通建設、能源互通,建立貿易走廊的同時,還推進科學技術、基礎建設、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國家與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繫。
俄羅斯遠東科學院院長謝爾蓋·盧賈寧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將推進新型歐亞和海上地緣政治的發展。在經濟創新和貿易交流的基礎上,這種新的地緣政治將更加活躍。“一帶一路”倡議已吸收數十個經貿相關的國際項目,並給予它們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挖掘更多發展潛力。而除了經濟意義以外,投資和自貿區建設更有著廣闊的全球化意義。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認為,論壇參與者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一帶一路”如何同歐亞一體化進程對接。他表示,“一帶一路”將會給俄羅斯帶來明確的好處,例如遠東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
今日俄羅斯通訊社發表評論員文章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參與者將發表和傾聽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想法,從一開始這就不是一份嚴格的商業計劃書,而是先提出總體思路,然後再商量各方如何從中獲益。
文章稱,“一帶一路”倡議提倡互利多贏,參與其中的每一方都能收穫利益。從高峰論壇的參與者名單上就可以看出,世界各地的國家和組織都被該倡議所吸引。
俄羅斯也是這些國家之一。據今日俄羅斯通訊社報道,上海合作組織實業家委員會執行秘書謝爾蓋·卡納夫斯基認為,“一帶一路”將會在未來挖掘出俄羅斯的巨大潛力。他表示,“一帶一路”帶來的潛力是巨大的,且是有利潤的。這種潛力的激發需要各方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尋找緊密協作的突破點,而不是分散發展。
《俄羅斯報》報道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休·懷特認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向各方更清晰地傳遞信息:“一帶一路”倡議將惠及所有人,而非只有中國。他表示,“一帶一路”的發展,僅有中國的倡議是不夠的,需要擴大參與範圍。它擁有成為偉業的巨大潛力。在未來幾十年內將會有更多國家加入到這項新型全球化的進程中。
獨立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Research)資深亞洲研究員湯姆·米勒也同意懷特的觀點。米勒稱:“對於‘一帶一路’倡議,有人也許會有一種錯誤的看法,那就是認為這是一個純粹的中國項目。這絕對不是。這項倡議是由中國提出的,但在推進的過程中需要多國的共同努力。所以,該倡議旨在促進全球共同發展,這也是本次高峰論壇想要再次強調的事情”。(劉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