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際>>正文

“一帶一路”建設帶動國內高校小語言熱 複合型培養打造多專人才

2017-05-17 09:38:2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渠鴻儒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高飛):為了響應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中國同沿線國乃至世界各國的交流,一些外語類高校近兩年紛紛增設“一帶一路”沿線國語言專業,為“一帶一路”建設儲備人才。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和天津外國語大學,記者採訪了二外副校長李小牧和天外校長修剛,他們解讀了學校在新增專業方面的細節和考量,以及學校在政策上對此類小語言專業學生的支持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繼往開來 沿“一帶一路”佈局小語種專業

  5月15日,記者走進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專訪了主管招生工作的李小牧副校長。談到二外近年來在專業上的增設和調整,李小牧副校長用四個字概括——繼往開來。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李小牧接受記者採訪(校方供圖)

  他解釋道,“繼往”指的是繼承二外1964年建校時加強非通用語(即小語種)建設的傳統, “開來”則是指二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致力於服務國家新時期“一帶一路”的建設。

  李小牧副校長稱,二外非通用語的發展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沿“一帶一路”佈局。因此,二外首先將新增語種佈局在“一帶一路”的末端,也就是中東歐國家。2015年,二外參加了北京市的“貫通培養人才實驗改革項目”,簡稱“貫培”,最大特點是從初中畢業生中招生。第一年招生開設了波蘭語、捷克語、匈牙利語、拉脫維亞語等四個非通用語專業。

  李小牧副校長表示,二外的戰略是將“貫培”作為非通用語專業佈局的先導。2016年,二外又在本科專業開設了4個新的非通用語專業。2017年,“貫培”項目再增設4個專業,共計12個中東歐國家的非通用語專業,除去少數幾個語言差別不大的國家,基本上覆蓋了中東歐“16+1”的全部範圍。(“16+1合作”指的是中國和中東歐16國共同繪製的一份中期規劃,這份規劃旨在明確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方向和重點,進一步釋放合作潛力,推動“16+1合作”提質增效。)

  2017年預計招生的8個本科非通用語專業,其中4個是2016年“貫培”項目已經招生過的非通用語專業,另外,學校出於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的重視,開設了土耳其語、波斯語、希伯來語、印地語,對應的是“一帶一路”中段非常重要的四個支點型國家。

  多方支持 學生可獲獎學金和實踐機會

  李小牧副校長稱,“貫培”項目是二外非通用語佈局的先鋒隊,是北京市的改革項目。此項目實行“2+1+1+3”的七年貫通培養模式,先在二外接受兩年文化課基礎性學習以及非通用語基礎入門性學習,一年外派到語言對象國家做體驗式和大學預科式的學習,在第四年返回二外,進行為期一年的大學本科必修性課程學習,最後的三年則是繼續回到非通用語言國家,進行本科階段的學習。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在學校北門(校方供圖)

  其間,兩段留學經歷由北京市財政支持,相當於北京市的政府獎學金,對未獲得全額獎學金的學生,學校會撥出經費進行支持和培養。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實踐機會來供學生們選擇。二外還與相關語種所屬國的一流大學實現合作,而國外相應語種國的大學,也對到他們國家留學的學生提供很大力度的獎學金支持。

  目前,新增專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師資力量,李小牧坦言,這也是其他很多外語類學校想開辦非通用語專業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一點。二外在這個問題上採用多管齊下的方法,一方面加大招聘老師的力度,另一方面是與相關語種國的使領館合作,通過使領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解決了學校的外教問題。師資力量的多元化來源,結合大量的國際合作學校的實踐化教學環節,滿足了二外非通用語專業的師資需求。

  人才培養模式:三重復合專業學習

  由於新開設的小語種專業在社會中的熟悉度和普及度比較低,因此考生及家長在選擇專業時難免存有疑惑,對未來的就業心存擔憂。但李小牧副校長認為,小語種的就業空間和機會並不小。他説,“這個事情需要一個預熱的過程,就像‘一帶一路’倡議本身,從2013年提出到現在也有一個推進的過程。所以,二外非通用語專業的建設和招生,就是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我們遇到的問題,也是‘一帶一路’倡議、國家新時期對外開放戰略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留學生們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文簡稱BISU)雕塑前(校方供圖)

  為了解決傳統小語種專業就業面窄的問題,二外通過對學生的複合型培養,讓學生未來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更強的競爭實力。二外2016版的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三重復合專業學習機會,一個是主修專業,第二個是雙語種雙學位的學習,第三個是輔修專業。更主要的是,這些專業複合結構的主動權和選擇權在學生,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雙學位專業和輔修專業的組合。對於“貫培”項目的學生,最後三年在所學語言對象國學習的是除語言之外的一門專業,使學生具備更強的專業知識背景,增強就業時的競爭實力。

  天津外國語大學

  新增13個專業 小班授課精細化培養

  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長修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天外在原有專業基礎上新增了13個非通用語種專業,重點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種,稱為“12+1”。其中“12”指的是新增的教育部備案專業,包括波蘭語、土耳其語、烏爾都語、希伯來語、印地語、烏克蘭語、波斯語、豪薩語、柬埔寨語、匈牙利語、捷克語、芬蘭語;“1”代表的是教育部審批專業白俄羅斯語。新增的13個語種將從今年9月份開始招生,但事實上,天津外國語大學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經開始招收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語言專業的學生,如馬來語、泰語、印尼語等。

天津外國語大學校長修剛(校方供圖)

  修剛校長介紹,為了更好地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培養和輸出人才,天外在教學模式上也做出了調整。每個語種都配有外教和專業老師,目前已經有9個新語種具備了招生條件。這些語種將採用小班授課模式,約10人一個小班,因此新增語種計劃招生90人。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新增設的這些小語種屬於冷門專業,它們能否在短時間內吸引優秀人才是一大問題。修剛校長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國語言還不被大多數人了解和接受,這是正常的。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人們認識的擴展,招生形勢會越來越好。天外已經把這些語種放在了提前錄取的批次中,讓更多關心、喜歡這些語種的同學能夠事先精選專業。

  學語言不是目的 還要了解對象國文化

  修剛校長表示,從國家到天津市,到大學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語言培養的支持做出很大的努力。從國家層面來説,增加了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小語種專業學生的出國學習的機會,如國家留學基金委專門為學生提供到這些沿線國家學習的機會。在校期間學生們可以申請留學基金的名額,去國外深造。

2017年,天外國際文化節開幕式活動現場,意大利留學生載歌載舞(校方供圖)

  在學校方面,開闢了同國外大學交流合作的機會,通過留學生互換,讓學生到國外學習。比如,目前天津外國語大學已與4所白俄羅斯高等院校簽署了交流協議,分別是白俄國立大學、白俄國立師範大學、白俄國立工藝大學、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為了加強相應專業的師資力量,學校還加強了同沿線國家大使館的交往,使館派遣老師來支持學校新增語言專業的發展,也為天外的學生到沿線國留學創造機會和便利。因此,修剛校長認為,選擇學習“一帶一路”沿線國語言的學生會成為政策支持的幸運兒。

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場道校區鐘樓,該建築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校方供圖)

  對於這些小語言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情況,修剛校長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方面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對於小語種的使用和人才的需求必然會相應增加,學生的就業也會隨之趨好;另一方面,如果將認識局限在“學什麼語做什麼事”,那麼對學生的培養會有困難。因此,修剛校長強調,“不要以學習某種語言為目的,而是要通過語言去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開展對相應國別的研究,這樣學生會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相關背景:

  除了沿線國小語言,跟“一帶一路”建設相關的經貿類、工程類、能源類等專業近兩年也成了高校和學子們眼中的“香餑餑”。想要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光發熱的莘莘學子們,一定要仔細看下面這張表哦~~

標簽:海聞社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