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走出去,要“穩”更要“贏”

2017-05-18 16:08:4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趙春曉

  從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2017年中國成功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其中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已與中方簽署了合作協議。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約1500名中外嘉賓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共商合作大計,為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貢獻了新的智慧和力量。在“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明確新方向、勾畫新藍圖之際,探討實現目標的具體途徑正逢其時。為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應從器物、制度、貨幣和理念四個層面穩步推進且各有側重。

  在器物層面,應注重發揮中國在基礎設施、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打造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先決條件的跨區域生産網絡和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市場。中國擁有龐大的生産能力和國內市場,“一帶一路”沿線許多發展中國家則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勞動力。通過國內産業升級帶動對外産能合作,使産業鏈得以延伸,分工得以細化,各國生産要素得以深度對接和融合,最終使各國凝成牢固的利益共同體與發展共同體。

  在制度層面,應同沿線發展中國家一道,通過雙邊、三方、區域和多邊合作,繼承、改進、整合、創新現有國際規則體系。從相當意義上説,制度或規則的品質和執行效率,決定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敗。沿線各國不同的制度環境和種類繁多的國際協定,既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設置了許多障礙。通過對接沿線國家經貿規則,實現制度創新,讓國際制度變得趨於中性,有利於維護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和實現世界各國共同繁榮與發展。

  在貨幣層面,應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建設融為一體。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內計價、結算和儲備功能的拓展與提升,既有利於沿線各國降低交易成本、規避匯率風險、提高經濟一體化程度,也有利於推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多元化並最終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貨幣金融新秩序。貨幣既體現大國權力,也體現大國責任。中國應全力把人民幣打造成穩定的貨幣錨,使其成為互利共贏的公共産品。

  在理念層面,應講好與“一帶一路”相關的友誼、協作、奮鬥並最終改變命運的故事,使之成為聯繫和振奮民心的重要紐帶。破除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種種誤解,需要加強理念和原則的對外闡釋,以貼近沿線國家民眾的語言風格與思維方式為“一帶一路”建設營造積極友善的國際輿論與認知環境,不斷提升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的世界影響力,並使之成為人類精神殿堂的寶貴財富。

  構想和行動策略確定之後,踐行“一帶一路”的主要任務,就是企業“走出去”。企業不僅要“走出去”,還要“走穩”“走贏”。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需要政府、産業界、金融機構、研究機構、半官方政策實施機構、市場化服務機構共同努力,整體協調,建立起鼓勵企業“走出去”的“多元一體”服務體系。

  (作者:張宇燕   原標題:走出去,要“穩”更要“贏”)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