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從南北兩個村莊看中國的扶貧事業

2017-05-18 17:09:1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賈雪靜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呂謀 王薪 楊瓊瓊):貧困是困擾人類發展的世界性難題。據世界銀行2016年統計,全球約有7億貧困人口。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貧困人口雖然從2012年8200多萬減少到目前的4000萬,但政府的目標是要在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為打贏這場攻堅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了精準扶貧的策略,強調政府和社會對扶貧的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

  走進中國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的馬兒莊村,村裏的水泥路將家家戶戶與黃土和沙地連在一起,不少人家前停著汽車。在村民路文濤家的院子裏,羊兒叫聲此起彼伏,空氣中迷漫著青草和羊糞蛋的味道。

  

路文濤的羊舍。攝影呂謀

  多年前,路文濤一直在外地打工,他開過服裝店,辦過養殖場,2010年回到家鄉,開始養當地有名的寧夏鹽池灘羊,並加入到村裏的養殖合作社。路文濤説,他養的羊一年要出欄三到四批,每年收入大概20萬元。他説現在有7000多只羊。每次進羊的時候,村裏都會有獸醫來檢查。目前價格在每斤21元左右。飼養鹽池灘羊、蓋養殖園區都會有政府補貼。

  馬兒莊村地處中國西北著名的毛烏素沙漠和黃土高原過渡地帶,鹽池灘羊是當地最獨有的特色農産品,曾經成為北京奧運會的專供羊肉。當地村民世代也以放羊為生,但遇到季節變化、疫情和市場變化時,一家一戶散養羊收益很差。馬兒莊村負責人馮立珍説,“多年來村裏人的生活都很差。灘羊從過去就是老百姓的吃飯碗。過去非常窮,沒有吃穿,就把羊賣了,就能解決口糧。由於灘羊的品質好,幾輩子老百姓都依託羊養家生存。”

  

鑫海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羊肉加工車間。 攝影呂謀

  這幾年,馬兒莊村村民在當地政府幫助指導下,開始探索建立養殖合作社、發展特色産業。養殖戶通過合作社互相取長補短,增強養殖經驗,合作社負責拓寬市場銷路。2016年,用鹽池灘羊製作的美食,送到了杭州G20峰會的餐桌上。也在這一年,馬兒莊村被政府確定的64戶貧困家庭,有59戶脫貧。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8500元,其中三分之一收入來自養羊。馮立珍説,馬兒莊村裏現在還有5戶家庭沒有脫貧,他們多是因病或家裏沒有勞動力。合作社養殖灘羊確實能解決老百姓發家致富的問題。她期望通過這兩年的脫貧攻堅,帶領全體老百姓實實在在辦事,誠誠懇墾工作,把馬兒莊村和老百姓日子再上一個臺階‘

  中國有句老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説與其給人魚吃,不如教人捕魚的方法。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不少政策,重點是幫助中國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等。許多像馬兒莊一樣的貧困村莊擺脫了貧困。中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8200多萬,減少到去年的4000萬左右。今年3月,中國政府再次提出今年內要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扶貧攻堅目標,在2020年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曾表示,中國在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數億人成功擺脫貧困,有關經驗值得全世界分享。捷克前總理伊日•魯斯諾剋日前在北京也表示,“在中國,有幾億人都脫離了貧困,而且是短時間內實現的,這是前所未有的。在過去幾十年,有8億中國人打破了貧困的壁壘,每天收入超過1.9美元,脫離貧困。這和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密不可分。”

  目前,中國這4000萬貧困人口分佈在全國12.8萬個貧困鄉村,他們要在未來四年裏像馬兒莊村一樣擺脫貧困,最大的障礙在於他們居住的地方自然條件極其艱苦。為此,中國各地都在探索通過比如易地搬遷、勞務輸出、生態保護等方式幫助他們加快脫貧。在中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的八好村,全村500戶村民中還有300多戶生活在貧困線上。

  

  八好小學學生放學回家路上,最遠的要走三個小時左右山路。 攝影王薪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在這裡看到,處在大山深處的八好村,四面環山,山上多石,極不適合人類生存。目前村裏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深山裏要修路也很難,只有少數幾個村民居住點有路可走,大部分都沒有村可走。在八好村小學就讀的部分學生回家一趟要徒步走三個小時山路。從縣裏來八好村從事扶貧工作的公務員覃漢鋒説:“現在我們很多的貧困戶,(以及住地)還沒有通公路的貧困戶,都有個很強烈的訴求,那就是盡可能地通過政府的幫扶來改變目前交通的狀況。”

  

脫貧戶蒙桂松、藍月英一家在新房裏。攝影王薪

  按照中國政府的扶貧規劃,但凡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政府將按照群眾自願的原則,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八好村就屬於這種類型。近幾年,一些村民外出打工視野開闊,他們回來後陸陸續續搬離了世世代代生活的深山,在通公路的沿線蓋起了新房。藍月英就是其中一位。她説:“(我們)在舊房子裏住了24年,孩子小的時候(家裏)比較艱苦,現在蓋好新房子了,小兒子又在外面打工,生活過得也還不錯。”

  

廣西大化八好村村民在通村公路沿線蓋新房。攝影王薪

  儘管這樣,八好村裏還有200多戶村民不願意離開故土,他們選擇留守深山。對這種情況,當地政府的重點工作就是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貧困地區養老、醫療、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

  八好村村民們期待著有一天大山外的公路能夠通到村裏,孩子們上學不用再走三小時的山路,出門打工能更方便。當地鄉政府工作人員蒙建軍認為,八好村村民要脫貧,實現這個夢想,仍需要幾年努力。他説,“路,我們也在逐步改進到裏頭了,每個20戶以上的屯(自然村)基本都要通路,現在有四條(公路)正在開工當中,逐步逐步通吧。”

  已經脫貧的寧夏馬兒莊村和仍在貧困中的廣西八好村,是中國一北一南扶貧路上的縮影,它們既見證了中國扶貧事業的成果,也印證了中國未來四年扶貧攻艱的複雜性。這幾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到貧困地區考察,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脫貧問題始終是他最惦記的大事。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對全國人大代表和各地官員再次強調要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現在扶貧關鍵是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的功夫。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樣重要,要鞏固‘造血’機能。”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