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組織“一帶一路”媒體“故事會”
分享“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報道背後的故事
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組織“一帶一路”媒體“故事會”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的成功舉辦和有效傳播,讓“一帶一路”倡議再次舉世矚目。如何通過“一帶一路”講好中國故事,更好發揮好媒體作用?5月25日,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組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新聞中心的建設單位和國內主流媒體、新媒體界傳媒專家召開了一次研討會。
研討會圍繞“一帶一路”,通過“故事會”的形式,挖掘“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報道背後的故事,並深入研討“一帶一路”傳播報道在渠道、方式等方面的創新實踐。來自中國記協、中國經濟報刊協會、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央廣網、中央電視臺、中國網等單位,以及來自阿裏雲傳媒、36氪和京廣傳媒集團等傳媒企業的共20余位專家與會。
剛剛結束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共有97個國家的4488名中外記者註冊報道。北京國際廣告傳媒集團負責本次峰會論壇新聞中心的建設及運營保障。據京廣傳媒集團總經理楊軍介紹,本次高峰論壇分別在國家會議中心和雁棲島設有主新聞中心和臨時新聞中心,其中主新聞中心佔地面積11000平米,包括綜合服務區、媒體公共工作區、專用工作區、新聞發佈廳、演播區、衛星傳送服務、單邊直播報道點、餐飲區等15個功能區。
“新聞中心的搭建僅用了10天時間。”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委員會秘書長、京廣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孟鬱介紹説,接待規模和技術水準超過2014APEC會議,如此高效,其中有幾個秘訣。
一是選用APEC核心骨幹團隊。2014年APEC會議兩個新聞中心的搭建和運營任務就是京廣傳媒集團完成的,核心團隊積累豐富了經驗,而且在APEC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技術創新、工藝改進。
二是採取了預製預拼裝的工藝,就像古建異地重建一樣。主體結構在工廠完成加工預製並先進行了一次拼裝,分組編號後再拆分,進駐國會現場再按編號進行拼裝,大大壓縮了施工時間並保證精準可靠。
三是選材環保,無明火無油漆。新聞中心不嗆眼不刺鼻,墻體材料都是一次成型的竹炭纖維板,無漆無味,施工現場無電氣焊等明火作業,無粉塵無危險,安全、環保、優質、高效。
對於就“一帶一路”媒體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總裁范建平認為,一是要拓寬報道面,在立足宏觀層面的基礎上,加強商品産品、文化作品、服務等實際層面的報道,推動文化作品走出去,“一帶一路”要講好中國故事;二是“一帶一路”沿線應增強經濟層面的對外傳播。解決中外經濟信息需求不對稱的問題;三是提高國家形象的對外傳播能力,要多借助國外的當地媒體。同時要幫助中資企業解決外國當地媒體支持的問題;另外,媒體可以走出去,以“技術+媒體+公關”的形式,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
中國記協前書記處書記祝壽臣認為,講好中國故事要有好的載體。這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大量的境外記者來採訪,能將這個新聞中心組織好、利用好、講好中國的故事,是個非常重要的契機。另外,講好中國故事,要很好地借助外媒,要運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要構建新的話語體系。
央廣網副總編輯伍剛介紹説,通過這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第一個感受就是我們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頂層設計。在這種“一帶一路”高峰合作論壇層面,漸漸地彰顯出來中國文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自信和自強。我們要立體地講好中國文化故事,關鍵是技術和藝術的有機的結合。“講好中國文化故事是一種交流,傳播話語體系既面向全球化,又要深耕到每一個沿線的國家。
與會其他媒體專家也紛紛就如何做好“一帶一路”有關新聞工作發表了很多有益的見解。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委員會會長孫兆華和常務副會長王淑芬共同主持了當日的媒體“故事會”。她們表示,中國經濟報刊協會新媒體委員會將繼續組織這樣的媒體交流活動,為踐行習總書記提出的“講好中國故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