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恢復高考四十年

2017-06-02 09:02:57|來源:光明日報|編輯:趙春曉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有峽谷,有平川,有的時段波瀾不驚,有的時段捲起驚濤駭浪。1977年恢復高考,就是中國教育發展史上特殊的轉捩點,是一個掀起巨大波瀾的歷史事件,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其劃時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恢復高考不僅是許多人命運的轉捩點,而且成為一個國家與時代的拐點。它是歷久彌新的記憶,是值得珍藏的歷史。今年是恢復高考40週年,古語説“四十不惑”,于不惑之年回望當年的恢復高考,更有沉鬱厚重之感。

  高考的正面功能與積極作用是以考促學,即促進學生努力向學、提高民族文化水準。考試製度的好處有不少,其中之一是求己而不求人。採用其他選才方式往往需要求人,要看別人臉色,且成功與否往往取決於他人。考試則提供一個反求諸己的機會,能否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努力,因此考試選才能夠促人向學、催人奮進。

  1977年恢復高考以後,每年都有數百萬青年學生參加高考,全社會的讀書學習熱情在高考制度的促進下持續發展。恢復高考的最初兩年,儘管試題不難,但許多考生連最基本的題目都不會答。可是幾年之後,試卷難度提高不少,從答卷反映出考生文化水準已大大提高,可見高考極大地調動了千百萬青年的學習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國民文化素質的迅速恢復和提高,被“文革”摧殘的文化教育很快得到復興。

  在恢復高考的1977年,選拔了27萬人,卻調動了幾千萬人。儘管當年高考錄取率只有4.8%,570萬考生中絕大多數沒能考上大學,但高考恢復使每一個人可以有做大學夢的權利和希望。1997年,多家中央報刊開展恢復高考20週年徵文活動,從應徵文章看出,無論是當時考上的,還是落榜的,都對恢復高考唱出發自肺腑的讚歌。不少人雖然高考落榜,但由於受過高考總復習的煎熬,養成了堅毅的個性,得到了一筆精神財富。

  在高考恢復40週年後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高考制度?筆者認為,儘管高考有其局限,但總體而言,恢復高考40年來,通過高考的公平競爭,為高等學校選拔了千百萬合格的學生,經過培養造就,許多人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中國這些年的經濟騰飛,與高考制度的恢復和不斷改革密不可分。

  而且,高考制度還具有以考促學的功能,它在促進民族文化和教育發展,包括維護社會公平、社會穩定等方面,也起著巨大作用。我們在看到高考弊端的同時,應充分肯定高考的積極作用。

  作為一種測量工具,考試讓所有應試者接受相同的挑戰,將個人的才學和能力放在首位,因而歷來被視為可以客觀公正地選取優秀人才的公平尺度,或稱“量才尺”。高考作為公平選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公平性和客觀性,它摒棄了權力、出身和人際關係對選才的干擾,保證了個人憑才學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

  經過11年的中斷,高考1977年恢復,成了撥亂反正的風向標,表明一個可以通過公平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來臨。高考制度的恢復使教育恢復了正常秩序,更帶動了整個國家由亂而治。人心向學、人心思治,整個社會才有可能穩定下來,走上正軌。因此,恢復高考成為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的助推器。

  恢復高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隨著高考選拔出來的人才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將會在未來的歲月中更加顯現。

  (作者:劉海峰 係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   原標題:恢復高考四十年)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