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山院士:實現科學界的“帽子戲法”

2017-06-07 21:50:32|來源:光明日報|編輯:楊玉國

實現科學界的“帽子戲法”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

鄭晉鳴 江勇

  在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憑藉著在火炸藥領域的傑出貢獻,斬獲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這位82歲的院士,繼獲得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後,實現了在科學界的“帽子戲法”,成為名副其實的“三冠王”。

王澤山院士:實現科學界的“帽子戲法”

王澤山

  “我們小時候上的學校都是日本學校,校長、老師統統都是日本人,學校裏只允許説日本話。”王澤山説,日偽政權下,很多孩子都不清楚自己是中國人,但無數中國人的奮起反抗,在王澤山年幼的心中埋下救國圖存的種子。

  “我們都不想有戰爭,都希望世界和平,但是沒有強大的軍事,就相當於沒有自己的國門。”帶著這樣的信念,1954年,年僅19歲的王澤山報考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

  “那時候一般人都不選陸軍,更不選火炸藥,但是我必須這樣選。”回顧自己最初的選擇,王澤山很是滿意,火炸藥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重要體現,“離開它,常規武器和尖端武器都難以發揮作用”。

  20世紀80年代,王澤山率先攻克了廢棄火炸藥再利用的多項關鍵技術難關。90年代,他又成功利用燃料的補償效應發明出低溫感含能材料。這兩項發明創新,分別獲得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6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王澤山並沒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他發明瞭等模組裝藥和遠程、低膛壓發射裝藥技術,突破了美、英、法、德、意五國科學家曾聯合耗費鉅資、歷時多年也無法突破的技術瓶頸,解決了國際軍械領域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並建立和發展了相關理論體系。該項技術也獲得了2015年國防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和201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在王澤山的團隊中,沒有“星期幾”,也沒有“節假日”,有的只是實驗開始與結束的時間。因為實驗需要,王澤山和團隊成員一年之中大半時間都在野外靶場,一心一意搞科研。

  “有一次我們在內蒙古阿拉善靶場做實驗,室外溫度低到高速攝像機都‘罷工’了,王老師還是在外面待了一整天。”王澤山團隊的堵平告訴記者,王澤山本身就是一部教科書,“既然選擇了,就要全身心投入去將它做好,要去做別人沒做到的,做國家需要我們做的事。”

  至今,王澤山團隊已走出超過90名博士研究生,不少人活躍在院校、企業和研究所兵器研究前沿,成為新一代國防科技領軍人才。

  “作為從事科學工作的人,我更加明白科學技術的力量,也深深懂得重要科技領域的優勢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籌碼。”王澤山説,“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渴求的,也是人人有責的。正是它始終在支撐著我。”(插圖:郭紅松/光明圖片)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