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行 聚焦世界級科技灣區的發展願景
6月20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辦。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劉志敏):今年,“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灣區的藍圖正在逐步化為現實。大灣區的蓬勃發展,需要來自社會各界的智慧。6月20日,由騰訊支持舉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辦。來自世界的政商學界約 400 位精英人士,共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之路和潛力願景,並就大灣區交流、人才發展、科技創新等三個領域進行交流探討,為大灣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此次論壇由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辦,騰訊公司承辦,廣東省港澳事務辦公室和國務院參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進行指導。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方,騰訊成長與粵港澳大灣區,1998年在深圳成立,2004年在香港上市,如今成為香港的科技龍頭股。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論壇上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抓了“幾副好牌”,未來大有可為,“我們看粵港澳灣區,我們手上的‘幾副好牌’恰恰反應未來科技發展的趨勢。未來,軟體、硬體、服務三位一體,缺一不可。大家現在看到,不管是電子産品還是軟體開發,已經不能孤立發展,一定是整合在智慧設備裏面,軟硬結合,同時又連到雲端,與後端的雲服務進行整合,這是大勢所趨。這個趨勢恰恰是粵港澳灣區的優勢,包括香港、深圳、廣東很多珠三角企業,剛好具有這三者優勢。如果能把這三方面的優勢整合起來,我覺得大有可為。 ”
粵港澳大灣已區具備成為世界級灣區的基礎條件,覆蓋我國珠三角沿海地區包含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在內的11個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總人口達6600萬,國民生産總值超過1.3萬億美元,與紐約灣區相當。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發揮協同創新優勢打造粵港澳世界級科技灣區的建議》。 在本次論壇上,他再次提出三點具體建議,“發展大灣區,首先要更重視發展科技,讓大灣區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窗口以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橋梁;大灣區要有鼓勵創新的氛圍,培養産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生態,要‘搬大樹,引鳳凰’,吸引更多的科企與高校進行合作,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粵港澳三地政府建立常態的協調機制,大家可以更加敞開心扉,將競爭心態轉變為合作共贏,大家一起發展,一起向海外、向全球要人才、要市場。”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朗潤資深講席教授周其仁在論壇演講中闡釋了灣區創新的關鍵要素,他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煲出一鍋創新驅動增長的“濃湯”,以此來承擔中國經濟發展下一階段應該承擔的使命,“創新就像熬一鍋好湯,第一步需要優質材料,材料不全在鍋裏産生,將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人一定是在全世界挑,要解決世界級的問題,就要用到世界級的資源;第二步把好材料放到一起,煲的過程要有持續的溫度,才能進行充分的交換,讓養分進入到湯裏,在中國未來發展的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煲出一鍋創新驅動增長的濃湯,以此來承擔中國經濟發展下一階段應該承擔的使命。”
在本次論壇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院長樊綱首次發佈了《創新驅動與都市轉型:打造中國的世界級灣區》報告。樊綱表示,粵港澳地區天然就是面對世界的窗口,具有發展世界級灣區的良好條件。三地企業可以結合在一起,互聯互通,達到各種要素的充分流通。另外,各個城市之間緊密聯繫,打造升級版的開放試驗區,將共同實現科技創新和經濟轉型,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轉型”,“我們這兒的主題是‘轉型’,要建設這個大灣區,要使大灣區發展得好,能夠對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做出貢獻,我想我們這個地區面臨兩大轉型:第一個轉型,從單一的城市向城市群轉型;第二個轉型,從原來的金融中心(香港為代表),服務業中心、製造業中心,向科技中心轉型,不是説否定過去的金融中心、否定過去的製造業中心,但是要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更多的科技創造。”
此次論壇上,騰訊還宣佈開啟 “騰訊粵港澳灣區青年計劃”,該計劃旨在選拔和培養灣區青年領袖,為粵港澳的發展儲備英才。“騰訊粵港澳灣區青年計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針對粵港澳中學生建立“青年營”,于8月7日啟動,為期一週,通過科技、運動、文化等項目,促進三地年輕人的理解與交流,增強文化融合。同時,騰訊將持續關注青年營成員的發展,打造“大學生實習平臺”,為青年提供在互聯網及高科技領域實踐的機會,促進創新能力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