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直通車】香港社工譚翠蓮紮根東莞12年 服務外來工及其子女超40萬人

2017-06-26 15:46:0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東莞市橫瀝鎮隔坑社區服務中心總幹事譚翠蓮(左)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廣州站記者朱子榮採訪。攝影:沈湜_副本_副本

東莞市橫瀝鎮隔坑社區服務中心總幹事譚翠蓮(左)接受記者朱子榮採訪。攝影:沈湜

  國際在線報道(駐廣州記者 朱子榮):2004年,來自香港的徐祥齡、譚翠蓮夫婦傾其所有,在居住了20多年的東莞市橫瀝鎮,創辦了全國首家非盈利性民辦外來工服務中心——隔坑社區服務中心,十二年來服務東莞外來工及其子女等超過40萬人。2014年6月,83歲的丈夫徐祥齡突然離世,而譚翠蓮女士繼續在這裡堅守。隔坑社區服務中心總幹事譚翠蓮女士説,要紮根東莞橫瀝,傳承愛的火焰。以下為專訪全文:

  記者:今年7月1日,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20週年紀念日。還記得1997年香港回歸時候的心情和感受嗎?

  譚翠蓮:我對香港回歸一直很期盼,當時很早很早就在心裏倒數著香港回歸的時間。回歸時的情景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港回歸那天,我和徐先生哪都沒去,就在家裏看電視直播。記得晚上十二點的時候,看見解放軍冒著很大的風雨從深圳坐車到了香港。解放軍喊著“正義之師!正義之師!”。我親眼見證了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覺得很振奮!

  記者:您和徐先生都是香港人,祖籍也不是東莞。怎麼會有了在東莞橫瀝創辦社區服務中心的想法呢?

  譚翠蓮:其實,我們跟東莞很有緣分。我和徐先生第一次到東莞,是來度蜜月的,當時我們在東莞橫瀝住了兩天。他有個小學同學祖籍橫瀝,介紹我們在橫瀝隔坑買地建房。我們就用退休金100多萬元港幣買了一塊地建了樓,這棟樓就是現在服務中心的總部。當時是想著把樓房拿來出租,增加一部分收入的。

  到東莞之前,徐先生已經在香港從事30多年的專職社工工作,還獲得過英女王頒授榮譽勳章。在東莞住下來之後,我們接觸到很多外來工,他們有的生活困難,有的加班工作沒時間照顧孩子。我們就開始關注這個群體,看看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後來我們就決定用我們建的這棟樓來創辦一個社區服務中心,為東莞的外來工和弱勢群體做點事情,努力改善他們的生活。

  記者:服務中心剛開始運作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了嗎?

  譚翠蓮:當時東莞完全沒有社工的概念,政府沒有社工購買服務的政策,沒有資金投放到民間組織開展社會工作,企業和個人也沒有贊助我們。我們就把退休金全部拿出來,作為服務中心的啟動資金。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只是想為東莞外來工提供一個空間,為他們提供一些免費的娛樂活動。所以我們買了電視、音響、電腦放在一樓,讓外來工晚上下班之後可以過來看看電視、上上網、唱唱歌。但是當時我們還沒有獲得外來工的信任,所以到中心來活動的外來工很少。

  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我們進工廠開展活動。我把從香港帶回來的活絡油作為獎品送給參加活動的外來工。剛開始他們都不相信會有那麼好心的人,給他們免費送禮物。後來通過參加活動拿到獎品之後,他們就開始相信我們了。從不信任到信任,我們和外來工的關係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東莞市橫瀝鎮隔坑社區服務中心總幹事譚翠蓮。攝影:沈湜_副本_副本

東莞市橫瀝鎮隔坑社區服務中心總幹事譚翠蓮。攝影:沈湜

  記者:服務中心是怎樣幫助外來工的?他們對服務中心又是怎麼看待的?

  譚翠蓮:橫瀝隔坑社區服務中心主要服務當地的外來工以及老人、婦女、兒童等。我覺得外來工對東莞貢獻很大,我們要照顧好他們的孩子,關心他們的讀書問題。我們服務中心專門接收放學後的外來工子女,照顧他們補習功課、完成作業。我們還有“新莞人子女助學”項目。香港和內地的熱心企業和熱心人士都對我們這個項目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到現在已經有3000多名外來工子女接受我們助學,有的讀了社工專業,畢業後又回到了我們服務中心工作。我們還在助學的孩子中挑選愛好音樂的,組成了“幸福兒童樂隊”,帶他們到各個地方、甚至去到香港表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2009年,服務中心開展了專業社工的培訓工作。現在,中心擁有的社工人才100多人,為當地的婦女兒童、家庭、學校等提供專業的社工服務。

  現在這裡的外來工,十有八九都知道隔坑社區服務中心在哪,是做什麼的。服務中心的口碑也在外來工之間口口相傳。慢慢的,服務中心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外來工之家”,他們有什麼困難都會主動找我們。

  記者:在您看來,隔坑社區服務中心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譚翠蓮:香港在社區服務方面有很多成功經驗,但是我們沒有照搬。我覺得隔坑社區服務中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徐先生把香港的社工專業經驗帶到了東莞,同時我們結合國情來做社會工作。在東莞生活和工作的過程中,我跟徐先生在不斷地了解中國,了解我們的民族,了解我們的國情。當地政府對我們的工作很認同和支持。橫瀝在東莞不算有錢,橫瀝的領導對我們的社會工作很認同,投入了很多的資源。小小一個橫瀝鎮,政府購買的社工崗位就有30多個,這也是我跟徐先生一直以來在橫瀝堅持做下去的原因。

  記者:您覺得服務中心對當地的社會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譚翠蓮:徐先生經常説:不以小善而不為,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我覺得大愛不是一個人去做、一個家庭去做,大愛要每個人都要付出,付出小愛,凝聚在一起才是大愛。從2004年開始,我們堅持在橫瀝隔坑做了13年的社會工作,得到了這裡的居民、外來工對我們工作的認同,我們感到很欣慰。在我們的帶動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幫助別人,有的企業老闆和熱心人士還主動找上門跟我們一起合作做公益。因為有了隔坑社區服務中心搭建的橋梁,很多人認識到助人為樂很有意義,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我希望用徐先生的愛去影響更多的人,將愛的火焰傳承下去。

  記者:隔坑社區服務中心是您和徐先生一手創辦的,徐祥齡先生離世了,您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請問您今後有什麼發展計劃?

  譚翠蓮:我們的運作體系已經相對比較成熟,幾年前已經培養了徐先生的接班人。徐先生走了之後,反而激發了他們在社工道路上的堅持。徐先生生前交代過,要把我們的房子賣掉,成立徐祥齡基金,資助貧困外來工子女攻讀社工專業,讓他們將來可以投身社會工作,把社工精神發揚光大。我已經把香港房産賣掉了,還要賣掉在東莞的房産,作為徐祥齡基金的創始資金。

  雖然我把香港的房子賣掉了,但是我對香港的情很深。“佔中”之後,我更加關注香港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長。我們中心每個月都有香港的中學生和大學生過來交流,我打算讓更多的香港學生有機會到我們這裡交流,把服務中心變成了一個國情教育基地。我們也要跟香港的一些機構合作,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給香港的年青人講述一些東莞和香港的故事,讓他們知道,祖國和香港的繁榮,需要大家一起付出,是要有承擔的。我們也會跟香港教育局合作,把反映外來工和留守兒童如何在困境中自強不息的片子拍下來,讓香港的學生更多了解內地外來工的狀況,引發他們多一些思考。我們經常跟學生説,必須要愛自己的國家,要愛自己,愛自己的家庭,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