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專家駁斥唱衰一帶一路言論:“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2017-06-27 15:28:1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春曉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高飛 梁生文):“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發展機遇,同時也面對著種種挑戰,這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真實和客觀處境。近來,部分外媒誇大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風險,唱衰“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前景。對此,記者在華僑大學主辦的“金磚國家智庫國際研討會”上採訪了相關與會專家學者。

  “一帶一路”倡議是為全人類福祉提出的全球化的中國路徑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林宏宇  攝影:梁生文

  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林宏宇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提出的一種全球化中國路徑。這個倡議不同於西方原有思維,它強調的是“共商、共建、共享”,是共同的人類理念。林宏宇教授説,“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對‘一帶一路’的前景肯定是看好的。西方媒體的唱衰更證明了我們與西方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部分國家才有壓力,有緊迫感,才要用各種不和諧的聲音,來降低它的影響力,我覺得這個是符合邏輯的。”

  “一帶一路”倡議體現出包容性的全球化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郝葉力  攝影:梁生文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郝葉力稱,“一帶一路”倡議體現出包容性的全球化。“全球化”已經提出多年,但為何如今國際局勢仍然亂象叢生,究其原因,其一是經濟的不發達、不平衡、不平等;其二則是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的失衡。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建設,其理念是要建設一個平等的、共通的、共同發展的世界。所以,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現諸如安全衝突等問題,更説明需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來幫助沿線國家資源互補,實現“五通”,這些政策將給世界各國尤其是欠發達國家帶來好處。通過各個國家之間資源和優勢的互補,有效解決國家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進而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郝葉力説,“我們應該給予‘一帶一路’積極的評價,儘管在這個過程中,在某些沿線地區出現了問題,這恰好體現出‘一帶一路’迎合了國際社會包容性全球化的呼聲和發展趨勢。”

  因偶然的安全問題而否定“一帶一路”,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中聯部研究室主任、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秘書長欒建章  攝影:梁生文

  中聯部研究室主任、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秘書長欒建章説,“一帶一路”在推進過程中遇到問題是很自然的,因為“一帶一路”是新生事物,而且“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絕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水準相對較低,所以在推進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實屬正常。這並不影響“一帶一路”本身。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以來,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廣泛的國際認可,所取得的實際成果和效益不需要我們自己去證明。欒建章介紹説,中聯部接待了很多國際團組,都對“一帶一路”非常感興趣,如非洲、拉美的很多國家都在積極詢問能否參與其中,這有力地證明了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和歡迎。

  對於西方媒體的質疑,欒建章表示,因出現偶然的安全問題而否定“一帶一路”,這絕對是一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看法。國際上出現不同的聲音不足為奇,但也提醒了我們,在“一帶一路”的推進過程中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利益,從而更加穩妥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欒建章提出建議,“一帶一路”的構想需要和沿線國家實現接地氣的對接,要和沿線國家産生共鳴,同頻共振。“一帶一路”不完全是中國的,它是一個公共産品,是雙向的對外開放和互利共贏,部分國家應消除偏見和誤解。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