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貴州惠水“六月六”系列活動彰顯少數民族非遺魅力

2017-06-30 16:02:5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覺眠):位於中國西南的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山水秀麗,自古以來就是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如今這裡生活著17個少數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為主。今年6月29日恰逢農曆“六月六”,是當地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展示惠水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一個大舞臺。

  要問一位布依族人為什麼要慶祝“六月六”,他會為你講上半天的民族起源。原來,布依族人認為“六月六”是他們始祖盤古去世的日子,所以要在這一天祭神祭祖,後來演變發展為唱山歌和趕集。民俗學家認為,“六月六”是當地人在秋收前的一次休息,人們在這個時候舉辦慶祝活動,親友走動,結伴遊玩,是個“社交季”。在今年“六月六”惠水縣舉辦了“好花紅進京60週年”黔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展演活動,在演出中可以聽到那首在當地流傳甚廣、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好花紅》。

  惠水縣文化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主任王煜介紹説,2006年惠水對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進行普查,確定了56項非物質文化遺産,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體現了當地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和善於印染的特點,比如布依族《粑棒舞》、布依族吹打樂、土布扎染手工技藝等等,其中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和布依族楓香印染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王煜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需要載體,傳統節日“六月六”正是“好花紅”調的載體:“非遺必須有一個載體,沒有載體就無法去做,(老百姓)自發地把這個活動(“六月六”)傳承下去了。我們政府對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也好,傳統文化項目也好,非遺項目也好,都是高度重視的,也花了很多時間精力金錢來做這件事情(傳承非遺)。”

  王煜介紹説,對於省級以上的非遺項目,當地政府制定了長期的保護髮展規劃,成立了傳承和保護基地,“有了基地就有了根基”。為了讓這些千百年來在百姓生活中凝練出來的藝術結晶不喪失它原本的味道,基地都設在它們的發源地,比如,《好花紅》調的傳承培訓基地就設在好花紅村。另外,還為縣級、州級、省級和國家級傳承人提供對外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到大城市去參加各種文化展示,從守住根本和加強交流兩方面入手,讓惠水縣的非遺項目真正“活起來”,繼續在民眾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王煜説,“六月六”的展示展演收穫滿滿人氣,這就是老百姓打心眼裏熱愛《好花紅》調的最好證明,“在我們惠水三月三、六月六、四月八這些少數民族的節日,我們政府會提出建議,輔助我們的老百姓和社會團體來開展各項活動,比如山歌賽、民歌賽、民歌展演,包括我們今天的好花紅非遺的展示展演等一系列活動。現在在我們惠水好花紅調這一塊,是群眾自發(唱),在平時,哪怕不是節日,趕上哪家辦酒席,或者去趕集,(人們)都會自發唱起來。有一次,我帶了兩個歌手到好花紅鎮採集資料,走在路上就碰到了好花紅村的兩個歌手,兩隊人相遇了就對歌,我在旁邊不忍心打斷他們,他們就一直這樣你唱來我和去。從這個小片段就可以感受到了《好花紅》調這個民歌在惠水的普及率是很高的。”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根據國家文化部的要求,王煜正在做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好花紅》調數字化。她正在將以《好花紅》調為母調的所有子調以視頻、音頻、文字、圖片形式收集起來,最終輸入到國家的非遺數據庫裏,讓古老的曲調以便於傳播的新形式繼續存在下去。

  六月六演出結束後,很多民眾還在石橋上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靠近一聽原來他們是在用山歌”説話”,好花紅調已經浸入他們的骨血之中,説話便是唱歌。當地朋友介紹説,這裡的民族婚喪嫁娶都有歌聲相伴,喜憂皆自歌聲出。

  青山綠水,民風淳樸,多個民族共居於此,他們分享彼此的節日,享受來自同一片土地的饋贈,他們的文化也交融在一起,呈現出獨特的魅力,王煜對記者説:“惠水有17個世居的少數民族,以布依族和苗族居多,這兩個民族熱情好客,民風淳樸,而且歷史悠久,所以民族文化傳承基本沒有斷代,我們可以往上追根溯源。今天你們(在“六月六”)聽到了布依鼓歌和苗族鼓歌,民族的性格就體現在這些方面,所以他們能夠千百年來和睦地在這片土地上生活。”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