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僑報》:回歸20年 “一國兩制”下香港的變與不變
這是香港中環一帶的高樓大廈(2016年12月27日攝)。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6月1日消息稱,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發表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連續第二年獲評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
國際在線專稿:20年前的今天,歷經滄桑的香港重回祖國懷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從此在香港上空飄揚;20年後的今天,全國同胞共同紀念那個載入史冊的時刻,世界人民共同見證香港回歸20年來的變化與堅守。美國《僑報》發表社論文章,從政治和經濟等維度,分析盤點了20年來香港的變與不變。
香港的“不變”
文章稱,對香港來説, 這20 年來最大的不變是“一國兩制”這一支持香港發展的基石。中央政府在政治高度上排除萬難為香港的“一國兩制”做出了充分保證,20 年未有動搖。“一國”讓香港能夠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之中,並能充分享受到中國高速發展帶來的好處;而“兩制”則保證了香港能持續保持自由經濟體、健全的法制等獨特的優勢。“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為香港的和平回歸及回歸之後的發展提供了最根本保障。這一點毋庸置疑。
另一點不變的,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力度。習近平29 日抵達香港機場時説 “香港一直牽動著我的心”,正是對這一“不變”最好的説明。在香港回歸的20 年中,中央政府為了香港的發展,可謂盡心盡力。在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時刻,如果沒有中央政府鼎力支持,香港要渡過這些危機將要付出更大代價。而中央政府為香港推出的各種政策措施也讓其它很多類似經濟體羨慕不已,諸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兩地自由行、“滬港通”“深港通” 以及今年5 月份獲批的“債券通”、東深供水工程、以唯一非主權經濟體身份加入亞投行等等。20 年來,中央政府對香港予以堅定的信心和不遺餘力的支持,這是香港回歸20 年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香港的“變”
正是因為有了“一國兩制”和中央對香港發展的堅定支持,加上香港被國際評價極高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以及信奉獅子山精神的香港人的勤奮,與20 年前相比,香港更加繁榮穩定。20 年來, 香港本地生産總值從1997 年的1.37 萬億港元增長到2016年的2.49 萬億港元,20 年間增長82%,年均增長3.2%;人均本地生産總值同期增長六成,超越日本和歐盟。財政儲備從回歸之初的3700 億港元增長到2016 年的近1萬億港元,增長150%;外匯儲備從928 億美元增長到3905 億,增長了3.2 倍。20 年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三大中心的地位依然穩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大強化。截至2016 年底, 香港證券市場總值約3 萬億美元, 排名亞洲第四、全球第七;首次公開募股額再次榮登全球首位,超過紐約、倫敦;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結余超過6250 億元,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隨著內地各城市的發展,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關係在發生變化。20 年前,對內地絕大部分普通民眾來説,去香港旅遊還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20 年後,隨著自由行的推進,週末去趟香港購物,對廣東地區的民眾來説已是稀疏平常。深圳各個口岸每天往返深港工作學習的人群,也與日俱增;內地學生到香港留學和香港學生來內地高校讀書的人數,也與日俱增。可以説,兩地民間已經高度融合。
總之,香港回歸20 年來,雖然歷經坎坷,但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毋庸置疑的。香港未來的發展,還需要同中央政府一起,共同進行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