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20年的成功經驗與未來前景

2017-07-05 18:37:57|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編輯:靳松

  7月1日上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政府就職典禮在香港會展中心隆重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併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大氣磅薄,從歷史、現實、法律等諸多層面對香港的歷史及香港回歸祖國20年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回顧與總結,對香港未來的發展進行了謀劃。

  習近平主席指出,香港的命運從來同祖國緊密相連,當祖國國力衰弱、中華民族陷入深重苦難時,香港被迫離開了祖國懷抱。只有當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贏得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新中國之後,中國人民才真正站立起來,並探索開闢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光明道路。經過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社會實力獲得巨大提升。在鄧小平“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指引下,中國順利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1997年,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洗刷了民族百年恥辱,完成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歸祖國是彪炳中華民族史冊的韆鞦功業,香港從此走上同祖國共同發展、永不分離的寬廣道路。

  事實上,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回顧香港回歸2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歸納。

  首先,由於“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香港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香港回歸20年來,儘管接連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非典疫情、歐洲債務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外部衝擊,但香港經濟社會的大局始終保持穩定。回歸以來,香港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3.6%,高於歐美發達國家,GDP總值從1.37萬億港幣增至2.49萬億港幣,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由4575億港幣增至9083億港幣。

  其次,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中央政府始終堅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戰略方針。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會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時明確指出:“中央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的方針不會變;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職責的決心不會變;支持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的政策也不會變。”香港在國際社會的良好形象和一系列優勢得以長期保持,並不斷發揚光大。一是香港連續20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二是由於低稅的自由港製度、健康的財政狀況、廉潔的政府與高效的監管等一系列制度設計與安排,香港屢屢受到國際評級機構的高度肯定。回歸20年來,在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發佈的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平均排名前三,在近日發佈的《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第二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三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穩固。除個別年份外,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緊隨紐約、倫敦之後,排在第三位。此外,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旅遊中心以及國際購物天堂的地位也相當穩定。

  最後,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與內地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回歸20年來,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成果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通過産業轉移,香港與內地形成了“前店後廠”的模式,這種模式成功地為內地引進投資、形成良好的産業生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是通過與內地簽訂CEPA實現了香港服務業與內地産業的結合,這種結合為內地産業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實現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三是通過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廣東自貿區等特殊區域的合作,使香港開始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即香港要在未來內地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開放中扮演重要角色、發揮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習近平主席對今後在香港更好地落實“一國兩制”提出四點意見。第一,始終準確把握“一國”與“兩制”的關係。必須牢固樹立“一國”意識,堅守“一國”原則,正確處理特別行政區和中央的關係。任何危害國家主權安全、挑戰中央權力和基本法權威、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的活動,都是對底線的觸碰,都是絕不能允許的。第二,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要把中央依法行使權力和特別行政區履行主體責任有機結合起來;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要加強香港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宣傳教育。第三,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著許多有利發展條件和獨特競爭優勢。特別是這些年國家的持續快速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不竭動力、廣闊空間。大家一定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搞建設、謀發展上來。第四,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凡事都著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從中央來説,只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

  對於香港經濟社會的未來發展,香港與內地的深度融合依然是重要動力來源。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面對國際國內新的發展形勢,面對內地與香港新的發展階段,需要站在新的高度進行謀篇佈局。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是國家建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需要,是香港繼續保持和增強國際優勢的需要。

  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可以做如下構想:大灣區以港澳+珠江三角洲九市為空間載體,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自貿區+落馬洲跨境科技園+港珠澳大橋銜接地(香港大嶼山起點、大橋通關人工島、珠海洪灣)為核心試驗區,在深化改革、全方位開放、保持香港優勢等方面進行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試驗區的建設:將在廣州南沙建設類香港的優質生活園區,為開展香港服務業有效進入內地的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將在深圳前海建設類中環的金融創新園區,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先行試驗區及外資進入內地的資金池;將在珠海橫琴建設類港澳的國際休閒及商貿創新區,作為內地投資便利化的先行示範區;將在港深交界的落馬洲建設類矽谷的跨境科技創新園,實現國際科技原創産業化的新型高效示範區;將在港珠澳大橋銜接地建設國際商貿創新區,實現跨境電商等新的商貿模式先行示範。

  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試驗區的建設,在內地深化改革與制度創新方面可以做如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可以作為內地政府簡政放權(內生性改革)“先行先試”的排頭兵。簡政放權涉及不同主管部門與地方政府的權益協調,在全國全面推進難度較大,成效難以有效把控。因此,國家的一系列簡政放權的改革,可以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試驗區“先行先試”,以便總體把控、積累經驗,然後再進行推廣。二是可以作為混合性制度創新的先行試驗區。所謂混合性制度創新,即:將香港及國際上成熟的市場運作與管理模式同內地現行的管理模式進行有效的銜接,以形成新的管理模式與生態。目前,廣東自貿區的商事制度改革、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負面清單改革等舉措,都屬於這類混合性制度創新的嘗試。在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自由化改革方面,有必要以廣東自貿區先行先試為突破口,突破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三是可以作為全方位制度創新的先行試驗區。這類試驗區可以採用與國際行業管理(或香港行業管理)一致的模式,以實現管理模式全方位創新,從而催生新的産業群與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試驗區可以進行全方位制度創新的嘗試。

  在國家建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試驗區的建設需要充分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的作用。目前,內地對全球的直接投資有很大比例是通過香港來實現的,同樣,全球對內地的直接投資也有一定比例要通過香港來完成。有鋻於在內地實施“走出去”戰略中香港的特殊地位,應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鼓勵中資企業與民營經濟在香港設立總部作為經濟、貿易和投資的國際平臺。

  在香港繼續保持和增強國際優勢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核心試驗區的建設可以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落馬洲河套地區及其他深港交界地區的科技創新、商貿創新等新增長區域的建設;二是加強港珠澳大橋銜接地建設;三是突破瓶頸,加速實現香港與內地服務貿易自由化。

  (作者係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