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希臘學者:不斷深入的中德關係是“全球典範”
喬治•佐戈普洛斯(希臘)
中德關係或許是中國與歐盟成員國之間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這在英國舉行脫歐談判之後更是如此。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這一定義足可以説明其重要性。近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結束對俄羅斯國事訪問後,受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及總理默克爾邀請,對德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是進一步提升雙邊夥伴關係的一個契機。習近平主席在《世界報》上發表署名文章——《為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詳細闡述了中德關係的光明前景。就在幾週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赴布魯塞爾參加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之前也對德國進行了訪問。今年是中德建立外交關係45週年,因此頗具象徵意義。
除了象徵意義,貿易在中德雙邊關係中佔有極大比重。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字,2016年德國對中國的進出口總額達到1700億歐元。法國是德國第二大經貿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1670億歐元。美國位列第三,雙邊貿易額達到1650億歐元。此外,中國商務部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對德國投資超過29億美元,同比增長258.6%;德國同期在中國參與投資項目392個,投資總額達到27.1億美元。未來“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兩個發展戰略極有可能進行對接,這是雙方實現合作共贏的一個生動寫照。
儘管合作親密無間,但雙方並非沒有分歧。但是對話有助於雙方彌合分歧,或者説有助於雙方在友好協商的氣氛下進行接觸、更好理解彼此關切。為實現上述目的,中德兩國已建立多個制度化協商機制,這其中包括就廣泛議題進行的定期交流及已形成系統的各項會議及研討會。通過上述方式,一些利好政策和措施將更易於出臺。例如去年6月兩國一致同意在北京建立可持續發展中心。通過這一新機制,雙方可在涉及亞洲及非洲項目上聯手合作。
當前中德兩國在其他領域合作前景也很廣闊。例如在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德雙方都感到需要承擔責任併發揮領導作用。從廣義上講,中德兩國在全球化這一問題上觀點一致。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通過在國際組織或國際場合的合作,中德關係不但具有雙邊屬性,而且具有多變屬性。中德兩國正在討論如何加強在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框架下的協作。只要中德兩國經常就世界經濟增長、繁榮、和平等議題持有相似的觀點立場,那麼人們就有理由對未來中德合作前景保持樂觀。
(作者:喬治·佐戈普洛斯,法國尼斯歐洲大學講師、希臘德謨克裏特斯大學講師,歐洲外交關係理事會助理研究員。翻譯: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