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營改增為全球稅改提供“中國樣本”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徐艷清):中國的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在全國範圍內全面平穩推開已一年,目前,中國基本建成了在世界範圍內具有先導意義的現代增值稅制度。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中國營改增為全球稅改提供了“中國樣本”。
目前,除美國因國內政治因素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均實行增值稅。中國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始於2012年1月。此前的十八年間,中國實行的是增值稅和營業稅並存的體制。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一年來不僅減稅近七千億人民幣,還進一步簡化了稅制和徵管,降低了徵納成本。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介紹説,營改增推動了中國稅制的完善,“過去在營業稅的狀況下,服務業徵收營業稅,所以服務業跟製造業之間的鏈條是割斷的,一個是徵營業稅,一個是徵增值稅,他們之間沒有互相抵扣的制度上的安排,因此存在抵扣不足和重復徵稅,實行營改增之後,所有的行業,所有的企業上下游之間關係的鏈條,都可以做到互相抵扣這樣一種鏈條的安排。”
規範的增值稅可以減少重復徵稅。營改增的利好主要體現在進項稅抵扣上。以酒店餐飲業為例,一般納稅人從營業稅5%的稅率變為增值稅6%的稅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但增值稅計稅時會扣除企業的水、電、燃氣、材料採購等進項稅,企業整體稅負得以下降。
試點的全面推開,意味著中國將所有營業稅行業都改為繳納增值稅,實現增值稅全面代替營業稅,這一改革涉及到近1600萬戶企業納稅人、1000萬自然人納稅人和超過2萬億元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實現了增值稅制度對國民經濟三大産業的全覆蓋。尤其是將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業務全面納入徵收增值稅範圍,在國際上具有開創性意義。2016年5月1日起,中國金融業由原來的5%的營業稅率改為6%的增值稅率。由於金融業引入增值稅制是世界性難題,畢馬威中國間接稅服務主管合夥人王磊對中國將金融業務納入徵收增值稅範圍給予高度評價,“從傳統的角度來説,很難衡量(金融業務)一項項交易之間的增加值。我預計,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將會借鑒中國在金融業務領域已經採用的增值稅徵收模型。”
中國在進行營改增制度設計時,明確以不增加稅負作為基本原則,也就是説,營改增能做到讓所有行業的稅負只減不增。據介紹,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一年來,累計減稅6993億元。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為企業減稅是營改增最主要的成效,“減輕企業稅負,這是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成效。從2012年1月1日開始,逐步實現營改增,總的來講,我們企業的稅負每年都在不斷減輕,特別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去年5月1日開始,企業稅負已經做到總體上只減不增。”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流轉稅主管合夥人胡根榮認為,營改增是全球近年來最大規模的減稅舉措之一,新的增值稅制度具有先進性,將對世界各國的稅制發展起到示範作用。
除直接減稅效應之外,中國營改增還帶來了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規範市場運行秩序等多重積極效應,這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2016年,在經濟增速整體放緩的情況下,中國第三産業GDP增長7.8%,佔GDP的比重為51.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這些都與營改增發揮推進産業分工和服務業發展的積極作用密不可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稅收政策與管理中心原主任傑弗裏•歐文斯對此表示讚賞,“營改增是中國政府的成功舉措,因為從很多方面來講,這將幫助中國經濟轉型。從投資與出口依賴型經濟轉向服務、消費依賴型,同時降低企業稅負,為中國在海外的跨國投資進行良好的稅務支持。”
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營改增的成功實施,展示了中國深化經濟改革的戰略力、執行力,不僅對中國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而且有利於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活力,是近年來國際稅制改革的一個成功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