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講好中國的改革故事

2017-07-21 10:31:2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趙春曉

  讓“改革”融入中國人血液中,成為恒久的時代精神

  近日,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熱播,關於改革的敘事與“改革邏輯”的講述,再次佔據了大眾的視野。近五年來,如果問普通老百姓對哪個政治關鍵詞印象最深刻,“改革”定能名列前茅。

  對民眾而言,過去五年是人人享受改革紅利的五年。辦事從跑斷腿到上網解決、基本服務逐步全國普惠、各領域政策實現對接互促,改革不僅刺激了新業態的增長,也給民眾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可以説,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在不少領域已經居於國際領先,使中國人的自信心大增。每每出國,對於在國內用慣了手機支付、網絡下單、共享服務的普通民眾,原本想像中的那些發達國家也顯得相對落後。

  實踐證明,固步自封拒絕改革,想改革卻無力推動,都是沒有希望的。改革不等於對過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對現實變化的積極應對。近40年高速增長帶來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地位,使一些人滋生了自滿情緒,“改革結束論”或“改革勝利説”曾在一定範圍盛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旗幟鮮明地宣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全面深化改革成為中國下一輪發展的新動力,也為中國發展奠定了價值與理念基礎。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個領域的單項調整,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的全局,是對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民眾需求與日俱增、制度配套與時俱進的正面回應。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會讓國家治理出現“制度赤字”。這就決定了改革必須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激流勇進,再接再厲,讓“改革”融入中國人血液中,成為恒久的時代精神。

  對於中國,改革不只是昇華為一種精神價值,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民族能力。環顧全球,不是所有國家都有敢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更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找到改革的有效路徑與方法。

  近40年前,人們呼籲改革,是只要改就行;現在民眾要求的改革,是改得好才行。誠如習近平總書記的比喻: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無異於一場新長征。讓民眾發自內心理解、支持與認同改革,尤其是真切感受到改革紅利,深入淺出地講好五年來的中國改革故事,變得至關重要。畢竟,一場好的、成功的改革,需要全民的支持,需要全黨的落實,需要整個民族的努力。

  大國發展的高難度與複雜性,都交織呈現在中國身上。作為21世紀的大國,必須同時避免大國爭霸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民眾福祉止步的“中等收入陷阱”與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塔西佗陷阱”等三大陷阱。這是一場成色十足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需要經濟、軍事、農業、反腐、産能、環保、文化、媒體等各領域、全方位的偉大實踐,而這些都得靠“將改革進行到底”的雄心、毅力與智慧。

  將改革進行到底,中國崛起才真正有未來。未來的世界歷史學家們再回望這件21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時,一定會細細地從改革的精神價值與民族能力中挖掘到中國成功的神奇密碼。

  (作者:王文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原標題:講好中國的改革故事)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