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廣西南丹:石漠化片區喜變生態家園
南丹石漠化片區喜變生態家園
已治理岩溶面積52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156平方公里,分別完成98.5%、96.3%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丹訊(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蘇宏流 莫景斌)盛夏時節,群山環抱中的南丹縣六寨鎮雅隴村林木蔥蘢、山花爛漫、百鳥歡歌。通過多年的石漠化綜合治理,這個曾經“山林砍光、水土流光、姑娘跑光”的窮山村,變成“山綠了、水清了、土肥了、民富了”的綠色生態家園。
在南丹,還有眾多“雅隴村”。由於自然環境惡劣,加上人為破壞,該縣岩溶地區面積一度達到35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90%;石漠化面積10萬公頃,佔岩溶面積28%。近年該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理念,堅持規劃為先、精準為要、民生為本的治理措施,從石漠化的困擾之中突圍出來,找到一條“百姓富、社會和、生態美”的石漠化片區治理路子。
截至今年6月,南丹已完成治理岩溶面積520平方公里,完成98.5%;治理石漠化面積156平方公里,完成96.3%。在治理區內建設了24個縣、鄉核桃示範基地,總面積3.8萬畝;縣級獼猴桃示範基地3個,面積5000畝。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共贏。
規劃為先,解決項目佈局。該縣堅持問題導向,紮實開展區域內農、林、水、土、田及村莊現狀調查,深入分析治理存在的生態問題與經濟社會的關係,編制完成《南丹縣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2011-2016實施方案》《南丹縣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十三五”建設規劃》,確定治理框架內容,並申報實施。同時,該縣把該項工作作為“石漠化片區現代特色農業産業化示範區”核心戰略,納入全縣“十三五”發展規劃,上升為全縣戰略加以推進。
精準為要,解決治理問題。根據不同地區,採取不同的治理方式,確保治理效果。一是綜合治理:以小流域為區域單位進行綜合規劃,對山、水、田、林、路等進行系統綜合治理,形成區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實現標本兼治。二是分類治理:對林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實行封山育林,進行補植補造,禁止採伐,使植被逐漸得到恢復;對耕地中的石漠化土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核桃、中藥材等産業,減少水土流失;對潛在石漠化的地塊,採取坡改梯措施,防止其向石漠化方向發展。目前全縣已完成植被管護147.1公頃,封山育林32.4公頃,人工造林615.5公頃,人工種草58.46公頃,棚圈建設1.18萬平方米。三是開發治理:整合資金,將石漠化治理與特色産業開發相結合,利用石縫間土地資源發展核桃和獼猴桃産業;與現代農業開發相結合,連片實施芒場鎮農業示範區內田間道、水利設施、河道治理、旅遊綠道等工程建設。
民生為本,讓百姓共享治理成果。堅持走既實現生態效益又能幫助群眾脫貧增收的多贏路子,以群眾增産增收為核心,積極構建群眾共享致富平臺。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依託石漠化治理後的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創業,帶動周邊群眾致富。2013年起,扶持中堡鄉中堡村13戶養殖戶按標準建設牛舍,當年飼養出欄黃牛80頭,每戶純收入8萬元,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如今,中堡黃牛年産值達600萬元。扶持和培育協會、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不斷促進農村生産方式向更加有利於生態建設的方向轉變,拓寬農民致富途徑,維護生態綠色家園。
原標題:【砥礪奮進的五年】廣西南丹:石漠化片區喜變生態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