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炒作 “中國威脅論”實非明智之舉
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航母
近年來,中日在安全領域的摩擦和矛盾有增無減。近日,日本又在此問題上煞費苦心地做手腳。8月8日,日本政府舉行內閣會議,批准2017年版《防衛白皮書》。這份白皮書老調重彈,再次借助海洋安全問題鼓吹“中國威脅論”,渲染日本安全保障環境日趨嚴峻,為安倍政府延續擴張性防衛政策背書。
白皮書涉華部分篇幅較2016年有增無減,長達34頁,對中國的常規軍事活動和正當國防建設妄加評論,重點借助海洋安全問題渲染“中國威脅”,對中國海軍的例行訓練、海警船巡航釣魚島海域、在南沙群島部署國土防衛設施等正當行為肆意歪曲,揚言中國海軍的活動呈“擴大化傾向”,聲稱這對包括日本在內的地區國家乃至國際社會安全保障環境造成影響,“令人強烈擔憂”。
中日安全摩擦起源於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無理挑釁。然而,在挑起爭端後,日本發現局面開始向其不利的方向發展,中國維護主權的意志之堅定遠超日本的估計,在硬實力方面,日本也逐步落入下風。日本對自身防衛力量不足的恐懼感正在持續上升。經久的失落和不安情緒不僅瀰漫于日本政界,在普通民眾當中的影響也在逐步發酵。近年來,儘管要求修正憲法第9條、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動議在民間往往遭遇五成以上的反對率,但贊成這類動議的比例同樣穩步上升到了三成,足以印證日本的政治生態正在從總體上走向保守化。而週期性升溫的釣魚島對峙,實際上成為了安倍當局誘導和撥弄民意的日常工具,造成一種“日本須擺脫防務束縛”的輿論導向。此次防衛白皮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日本此舉有幾個動機。首先是提高自身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眾所週知,日本在安全防衛上完全依賴美日同盟。冷戰結束後,美國的冷戰思維並未終結,其地緣政治目標始終有遏制中國的一面,遏制中國發展海權始終是美國的一貫方針。為此,美國甚至出臺了空海一體戰概念。雖然日本在美日同盟中始終處於從屬地位,但是這個昔日的戰敗國無時無刻不想提高自己在同盟中的地位與價值。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論,日本可以向美國證明自身在遏制中國方面的價值,從而提高其在同盟中的地位,換取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稍稍松一個或幾個鏈子。實際上,特朗普上臺後已經有此趨勢,日本甚至在討論是不是要擁有進攻性武器。從長期看,這是一個危及亞太和平與穩定的危險趨勢。
其次是為自衛隊爭取更多資源。如前所述,日本在挑起釣魚島爭端後發現自身在實力上處於下風。按國際關係理論現實主義流派大師肯尼斯·華爾茲的觀點,現在,能夠以先進技術裝備陸海空三軍的依然只是少數強國。國土面積與英國、德國相似的國家,在製造鋼鐵和電冰箱、以及提供學校教育、衛生設施和運輸系統上可以達到規模經濟,但在軍事上情況就不一樣了。由於缺乏必要的電子終端,常規戰爭的複雜性以及高昂的代價,使中等強國不可能發展出用於陸海空立體戰爭的所有武器。大國之所以強大不只是因為它們擁有核武器,而且還在於它們擁有巨大的資源,從而能夠在戰略和戰術層面上形成並維持各種權力,無論是軍事權力還是其他方面的權力。通向超級大國俱樂部的阻礙從未像現在這樣的高,這樣多。這一俱樂部仍將長期作為世界上最具排斥性的俱樂部而存在。日本是典型的中等強國,而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洲際型大國之一(另外兩個是美俄)。日本在這場自己挑起的爭端中註定要輸。然而,作為與中國對抗的主要利益集團,日本自衛隊並不想就此認慫,反而想獲取更多資源扳回局面。而炒作中國威脅論,製造根本不存在的威脅,可以使其獲取更多資源。
最後是為安倍政權背書。近日安倍的日子著實有些不好過。日本時事通訊社7月14日公佈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首度跌破3成,僅剩29.9%。根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該機構7月15、16兩日實施的日本全國電話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在首相安倍晉三執政期間“修改《憲法》”表示贊成的受訪者為32.6%,反對的為54.8%。稻田朋美的被迫辭職預示著該政權的去日無多。在此情況下,炒作中國威脅論可以轉移民眾注意力,這也是日本政客一貫使用的小伎倆。只是能不能忽悠住民眾大概只有天知道,畢竟現在不是二戰之前了。
因此,日本炒作中國威脅論是徒勞的舉動。此舉不但不利於地區和平與穩定,更不利於其自身利益。安倍如果現在迷途知返,大概還來得及。作為一個經濟停滯多年的國家,日本再度橫挑強鄰,實在是不智之舉。(馬堯 雲南財經大學國際工商學院一帶一路研究國際問題中心特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