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俄羅斯專家: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已從依靠投資向依靠消費轉變

2017-08-17 08:48: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娟):國家統計局近期公佈了2017年中國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6.9%,高於6.5%的增長預期。俄羅斯學者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經濟的穩健態勢和它所蘊藏的增長潛力。

  是哪些因素使中國經濟展現強勁的韌性?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家雅羅斯拉伕•利索沃裏克指出,與以往依賴出口導向和外需驅動的模式不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已從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服務業、商品零售業轉變。可以説,中國找到了保持自身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他説:“從經濟的穩定性角度來看,中國擁有非常重要的資源,長期為其提供發展的新動力,賦予其更強的韌性。向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成功轉型,將為中國經濟帶來更為穩定、更加積極的經濟增量。”

  利索沃裏克認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還來自邊遠地區的跨越式發展和趕超。十多年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沿海地區,從投資和消費的角度來看,拉動中國經濟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力量將來自內地邊遠地區,儘管目前來看這些地區在發展上還暫時落後於沿海地區,“中國政府在發展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地區發展不均衡,居民收入增速不均衡。這些不均衡當然會縮小,這恰恰成為了又一個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中國成功消除這些不平衡,就可以獲得更多潛能吸引新的階層帶動消費增長、使新的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不斷加快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引導全球經濟議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區域經貿安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強信心。與此同時,深度融入全球經濟也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利索沃裏克説,通過實施區域和全球經濟項目使中國在世界經濟裏佔據當之無愧的主導地位,並開始積極參與到國際規則制定中。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不僅契合中國的發展需要,也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順應地區和全球合作潮流,“積極融入全球經濟在近幾十年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仍將擁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中國對沿線國家發展基礎設施、原料領域的投資增加,帶動世界各個地區經濟發展。”

  中國商務部近日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總體較好,進出口額達到 13.14 萬億元,同比增長 19.6%,扭轉了過去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 7.21 萬億元,同比增長 15%。“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較快增長。而此前幾年,中國出口受到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疲弱的影響。俄羅斯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專家謝爾蓋·阿丰采夫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彌補最近10年來國際市場對中國出口需求減弱的問題,“如果這一倡議能夠逐步得到推進,就像現在這樣,那麼它一定能夠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重新帶動出口領域的發展,前景非常光明。”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