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恐襲陰影下 “不害怕”的歐洲何時才能不再受傷

2017-08-22 01:01:08|來源:中新網|編輯:楊玉國

  中新網8月22日電(卞磊 齊君 孫倩影) 西班牙巴塞羅那貨車恐襲陰影未散,德國、俄羅斯等國又先後發生持刀行凶事件。最近一週,歐洲各國短時間內頻繁遭遇恐襲,再度引發安全擔憂。為何歐洲恐襲頻發?近年來恐襲又經歷了怎樣的變遷過程?面對恐怖分子不斷升級的手段,普通民眾如何才能不再受傷?

  【從槍支炸彈到汽車:手段改變,恐怖依舊】

  8月17日西班牙巴塞羅那發生的恐襲事件,嫌犯駕駛租來的貨車衝撞人群,導致上百人死傷。上週末,芬蘭、德國及俄羅斯先後發生持刀襲擊事件,後兩起襲擊已被確認為恐襲。

  分析指出,近年來,多起發生在歐洲的恐襲事件均使用汽車撞人、持刀傷人等方式,呈現“低技術、軟目標”的特點。

  2016年以前,恐怖分子多用炸彈、槍支製造恐襲。2004年3月的西班牙馬德里爆炸案、2005年7月的英國倫敦自殺性爆炸襲擊、2015年的法國《查理週刊》雜誌社槍擊案,恐怖分子均使用炸彈、槍支作案。

  以2016年為節點,恐怖分子製造襲擊的武器慢慢從炸彈、槍支等,轉變為了貨車、卡車、刀具等易獲取的物品;汽車撞人、持刀傷人的恐怖襲擊越來越普遍。

  2016年7月法國尼斯卡車撞人、2016年12月德國柏林聖誕市場恐襲、2017年6月倫敦橋附近貨車撞人並持刀傷人、8月西班牙巴塞羅那貨車撞人……這樣的襲擊方式,因襲擊工具易獲取、恐怖分子易仿傚、情報部門難以監控,使得歐洲多國反恐機構防不勝防。

  【從輸入到內生:極端“滲透”,防不勝防】

  除了恐襲手段的改變,近年來,歐洲恐怖分子“本土化”趨勢加劇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歐洲反恐專家表示,中東恐怖組織與歐洲本土極端分子“對接”,使後者成為恐怖主義的“促進者”和共犯。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此前接受中新網採訪時表示,隨著極端思想的滲透傳播以及歐洲各國內族群融合的矛盾依舊突出,不少歐洲本土的移民後代或其他對現實不滿的人群,會選擇響應極端組織的煽動口號,在本國內發動恐襲。

  此外,在2017年歐盟恐怖主義形勢報告中,歐洲刑警組織稱,“伊斯蘭國”生存空間遭到極大打壓後,前往敘利亞和伊拉克參戰的極端分子陸續“回流”到歐洲,給歐洲帶去更多不安全因素。

  一方面,“伊斯蘭國”從各個渠道進行“洗腦”宣傳,另一方面,歐洲各國在政治、經濟、種族融合等方面存在許多不穩定因素,由此“內生型”恐怖分子慢慢在歐洲大地滋生。

  【失去安全感之後:歐洲向右轉,不可避免?】

  面對近年來接二連三的恐怖襲擊,歐洲民眾的態度從最初的恐慌、迷茫,逐漸變得麻木。在此過程中,民族主義情緒不斷發酵,成為近年歐洲極右翼勢力崛起的重要因素。

  在法國2017年總統選舉中,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迎合選民訴求,打出了“法國優先”牌,成功擊敗了共和黨、社會黨等傳統大黨,與獨立身份參選的馬克龍進入了第二輪。這似乎是在表達一個聲音——歐洲民眾漸漸對傳統政黨失去信心,摒棄長久以來的所謂“政治正確”。

  然而,民眾似乎也懷疑著極右翼政黨的執政能力。在法國、荷蘭的大選中,極右翼政黨均“雷聲大、雨點小”,未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不難看出,歐洲民眾在面對恐怖主義的威脅時,表現出複雜又矛盾的心態。不過,只要歐洲還未找到徹底根除恐怖主義威脅的辦法,極右翼政黨就依然能夠得勢,歐洲政治“向右轉”的趨勢就不會停止。

  【大眾反恐:“不害怕”的民眾如何不再受傷?】

  隨著近年來恐襲頻發,歐洲也築起了反恐的“銅墻鐵壁”——加強反恐預警、情報蒐集、邊境管控等等。然而,面對恐怖襲擊的新態勢,現有的反恐舉措已遠遠不夠。

  分析指出,恐怖分子在著名地標作案頻頻得逞,暴露出歐洲城市公共場所安保嚴重滯後於反恐形勢,及其所顯示的“被動防禦”狀況。有鋻於此,德國研製出“紅綠燈反恐預警系統”,用顏色評估危險分子,主動反恐。

  此外,歐洲國家的反恐措施,還呈現聯合協作、從“精英反恐”走向大眾的趨勢。英國與法國6月共同發佈的反恐措施中,要求加強社會領域的宣傳,表明瞭歐洲國家引導民眾掌握反恐知識,調動民間力量反恐的決心。

  巴塞羅那恐襲之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恐怖分子摧毀不了一個熱愛自由的、團結的民族。而為遇難者默哀的民眾也喊出“我們不害怕!”的口號,展示勇氣和決心。然而,如何讓民眾不再受傷,恐怕仍是歐洲各國政府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