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貴州大交通:從西南腹地到開放前沿

2017-08-30 22:33:43|來源:國際在線綜合|編輯:楊玉國

  從群山環繞的內陸山區走到風行天下的世界前沿,貴州鋪設臨海、臨邊、臨江“三臨”大通道,在跨越的新征程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呂躍

  2016年,貴州交通捷報頻傳:全年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資産投資1500億元,投資總額位居全國第一;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5433公里;擁有11個站點的滬昆高鐵全線開通;烏江航道全線通航……貴州構建起對外開放的立體交通格局。

  隨著貴州獲批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對於破解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地區開放型經濟發展難題,積極探索內陸地區、貧困地區、生態地區發展新路,加快形成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內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大格局,具有重要示範效應,影響深遠。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貴州要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充分利用近海、近邊、近江區位特點,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加強對內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合作,主動參與國際國內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分工,加快推進出省出海出境通道建設,全面打通連接周邊省份的省際通道。

  交通大發展 打開山門連接內外

  交通帶動發展,從江縣谷坪鄉銀灘村村民潘勝華感受深刻。

  2011年,夏蓉高速貴州段通車;2014年,貴廣高鐵開通;2015年,全省縣縣通高速……從江北上貴陽、南下廣州,路程縮短至1.5小時、3小時46分。

  依託交通優勢,潘勝華經營鄉村超市有了起色。“遊客多了,店裏的商品經常供不應求。”潘勝華説,“尤其是特色農産品,經過遊客的口口相傳,在外也小有名氣,甚至有遊客專門慕名而來。”

  銀灘村是一個有著600余戶人口的侗寨,至今保存著原始模樣。在過去很難想像,這樣一個“養在深閨”的深山小寨,隨著交通的改善,如今已成為眾多尋覓民族文化遊客的目的地。

  隨著遊客增多,村民們看到了商機,在銀灘村,像潘家的鄉村小超市,已經發展到20余家。

  “近年來,貴州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實現高速鐵路連接,通航機場實現市州全覆蓋,貴州在西南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日益凸顯,貴州對外互聯互通優勢已經初步顯現。”省交通廳廳長王秉清説。

  借助交通網絡的四通八達,貴州産品翻越大山被送到全國各地人民的手中。打開山門連接內外,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盤活,産業園區、旅遊景區次第開花,貴州經濟迸發無限生機。

  交通條件的顯著改善,為許多大企業、投資商到貴州投資興業增添了信心,微軟、西門子、阿裡巴巴、富士康等一大批500強企業紛紛入駐貴州。貴州交通大發展推動內陸開放型經濟提升到新的發展水準,促使貴州對外開放色彩更加鮮艷,進一步釋放貴州的近邊、近海優勢紅利。

  從群山環繞的內陸山區走到風行天下的世界前沿,貴州鋪設臨海、臨邊、臨江“三臨”大通道,在跨越的新征程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打通水運主通道 融入長江經濟帶

  從2016年年底開始,省烏江航道管理局便不斷接到企業老闆諮詢烏江通航消息的電話,副局長周恩江感嘆:“陸路運輸物流成本高昂,使他們都想早早通過水路,把自己的貨物運出去。”

  貴州沿河烏江輪船公司是一家以經營烏江幹流客貨運輸和兼營船舶修造業務的水運企業,公司已有50多年曆史。烏江斷航後,公司的運輸距離由1000多公里縮短為70多公里,業務量急轉直下,由鼎盛時期的1000多名員工下降到只剩100多名員工和幾條小船。

  年初,地處思南縣烏江峽谷的思林水電站,一艘500噸級貨船被該電站大壩500噸級升船機提升70多米後,順利翻越大壩向前航行,標誌著貴州省“黃金水道”烏江航道全線通航,貴陽北入長江的水運通道打通。

  通航讓貴州沿河烏江輪船公司看到了生機。“我從去年就開始走訪烏江沿線的開陽磷礦、甕福磷礦、遵義鋁業等企業,目前已經與多家企業達成水運意向協議,他們的大宗貨物對烏江水運的需求每年在3000萬噸以上。”貴州沿河烏江輪船公司副總經理楊軍説。

  隨著烏江航道上的思林、沙沱電站的大型升船機投入運行,由構皮灘電站壩下港區至重慶涪陵港、全長456公里的水道全面貫通,500噸級船舶可直入長江。

  2013年9月20日,貴州印發了《貴州省水運建設三年會戰實施方案》,提出用3年時間,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水運建設大會戰,烏江航道正式通航,貴州水運建設三年會戰迎來最重要的成果。

  會戰三年時間過去,貴州建成烏江(烏江渡—龔灘)四級高等級航道431公里,南北盤江、紅水河四級高等級航道364公里,建成清水江錦屏至白市高等級航道56公里,貴州四級高等級航道里程達851公里,改寫了貴州無高等級航道的歷史。

  如今,貴州水路交通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推進了與廣西、雲南等臨省的水運通道建設;北上長江、南下珠江,多條水運通道為貴州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注入了“活水源頭”,釋放了新的動能。

  發揮樞紐作用 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4月5日,德國法蘭克福舉辦了一場以展示各種樂器、樂器配件和音樂設備為主的大型國際樂器展覽會。會上,一個中國面孔引人注目,他就是遵義市正安縣返鄉創業農民工鄭傳玖。

  2013年,在外打工的鄭傳玖返鄉創辦吉他企業,成立了遵義神曲樂器製造公司。隨著鄭傳玖在法蘭克福參展,海外訂單“如約而來”。

  在正安吉他産業園,現已有11家企業進駐投産。2016年,園區的吉他銷量達到300萬把,遠銷巴西、美國和德國等20多個國家,實現産值30億元,比2015年翻了一番,同時成為全省100個産業園區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産業園。

  80%的材料靠進口,80%的産品是出口,吉他是典型的“兩頭在外”産業。

  正安吉他“出海”,是貴州開放的縮影。

  今年一季度,貴州外貿回穩向好,全省進出口值達82.4億元人民幣,以人民幣計同比增長6.2%。批准外商投資項目32個,合同外資金額2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24.91%;實際利用外資總額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8.08%。

  成績的背後,是開放的貴州一路追趕、一路超越的決心和勇氣。

  一直以來,貴州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地理上不沿海、不沿邊、不沿江。貴陽綜合保稅區和貴安新區綜合保稅區封關運行,遵義綜合保稅區籌建工作緊鑼密鼓進行。三大綜合保稅區並行,打破“三不沿”瓶頸,開闢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的平臺。

  作為西部南下出海通道交通樞紐,貴州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區域,同時也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立體交通網的建成,使貴州貨物和旅客週轉量保持較快增長,特別是黔深歐、黔新歐等國際海鐵聯運班列新路徑的開通,構築起貴州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便捷物流大通道。

  為支持貴州發展,2016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隨著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強力推進,貴州正不斷發揮地處“一帶一路”結合部的區位優勢,深度對接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等區域發展,一個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開放格局正在加快形成。(詳見《當代貴州》2017年第18期 責任編輯\蒙珺)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