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林芝】土家族技術員在西藏實現"農業夢" 為老百姓建好"菜籃子"
嘎真切公司老總陳真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趙徵宇):當一個心懷農業夢想的土家族技術員遇上高速發展的西藏,這塊神奇的土地給了他夢想成真的平臺,他靠執著、熱情和感恩的心收穫了事業與家庭。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的米林縣米林鎮熱嘎村,我們遇見了米林縣“菜籃子”工程的負責人、“嘎真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老總陳真。
“我身份證上的名字叫陳千。我知道要成功的人要執著,要有那種瘋狂的精神。後來我(19)95年從單位走的時候,辭職下海的時候,我就取名叫陳真,就叫‘夢想成真’嘛!心裏一直想搞農業,心裏有這個夢想,但是一直沒有這個平臺給我。”陳真的家鄉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學畢業後他在當地找了個不錯的工作,但他並不滿足現狀,辭了職。1999年他初到西藏,便被這塊神奇的土地吸引。2003年他成為自治區科技廳第一批農業科技特派員。2008年,他受邀到林芝墨脫縣指導農業技術,這一幹就是三年。在他的指導下,墨脫縣實現了水稻畝産過千斤。當時他還進行了大量蔬菜種植,使得當地蔬菜價格從二十多元一斤降到了十幾元。2011年,他回到了林芝。這個時候,陳真可能並不知道,一個更大的平臺正等著他施展拳腳。
基地大棚裏種植的西瓜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外來務工及遊客人數攀升,西藏市場對蔬菜的需求越來越大,供應卻跟不上。對這樣的情況,西藏林芝市米林縣縣長才旺尼瑪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所以説我們西藏,特別是林芝,那麼好的基礎條件,我們的蔬菜全都是從四川、雲南、甘肅(運過來的)。現在我們自主率能達到80%。80%只是一個綜合數據,到了冬季達不到,現在這個季節差不多。第二個是價格的問題。第三個是蔬菜品質也有問題。”
從米林縣政府的角度,當然首先是希望當地農戶可以解決本地的“吃菜”問題,因此推出了一些資金補貼和技術推廣的政策。但現實狀況並不樂觀。米林縣農機推廣站站長次旺平措説:“總體來説,就是技術的欠缺,讓老百姓種,技術達不到。沒有大棚,好多都種不出來,只能簡單種植點土豆、蘿蔔和白菜,就這幾樣。”
基地大棚裏種植的蔬菜
在高海拔的西藏,蔬菜和水果的種植離不開大棚。這個時候,米林縣政府想到了在林芝地區田間地頭摸爬滾打了多年的“土專家”陳真。雙方商議,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運營“菜籃子”工程。很快,在米林縣米林鎮熱嘎村的202畝土地上,建起了80座鋼架溫室大棚。陳真介紹説:“所以你看我們這個溫棚,你們可以靠近看一下。我們這個棚跟內地不一樣,我們這個管二畝、三畝,就把這個溫度擋住了。不用(內地)那種草墊啊、棉被啊,不用。就是到了11月份,再挂一個鋼絲,兩層膜,就把溫度提上去了。它是白天,這麼大面積的話,它把溫度就吸收到棚裏去了。到晚上散出來,有效積溫就很高。所以這個就比日光膜強就強在這裡。這也是我們十多年的實戰經驗(總結)出來的適合的大棚。”
西藏地處高原,白天日光照射強烈,晚間氣溫又很低。而蔬菜瓜果非常嬌氣,大棚裏溫度過高就蔫兒,溫度過低就會被凍死。同時,在西藏建大棚還要防止被大風等自然災害的損害。陳真建大棚的經驗是他在當地十幾年從事農業技術研究和實踐後積攢下來的。他曾在林芝租下幾畝地搞實驗,不但收穫了足夠的技術經驗,還遇到了美麗的藏族妻子。他説:“我們(20)06年結婚。那個時候我在農牧局當技術員,要種菜,要做實驗。我要請人幹活,就請她來幹。她就是能吃苦。那時候我就是缺一個能吃苦耐勞的、勤勞能幹的。”
米林縣縣長才旺尼瑪
當時,陳真還不是一個擁有個人公司和四個大棚基地的老闆。他回憶説,自己來到西藏8年都沒有回過老家,妻子跟他結婚後也沒少吃苦,連肉都吃不上幾頓。在艱苦的歲月裏,他一直努力工作,鑽研農業技術,為日後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米林縣蔬菜基地2016年10月開工,建成後迅速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生産的蔬菜水果進入當地市場,西瓜甚至賣到了拉薩,因為品質好,還被坐落在米林鎮的五星級希爾頓酒店列入採購清單。對於蔬菜基地,米林鎮鎮長甘麗華表示:“它(基地)輻射面比較廣嘛,老百姓就近就能買到比較便宜又新鮮的蔬菜。我們這邊到了冬季,特別是過年前,青菜最貴能買到十幾、二十幾塊錢一斤。我們就説嘛,菜賣得比肉還貴。第一個就是,作為鄉鎮領導來説,老百姓吃菜的問題解決了,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它把土地的問題解決了。(農民)把土地流轉出來,一畝地一年租金加分紅就有一千三,這個效益就比以前(農民種地)高得多了。”
在基地打工的藏族大嬸亞登(紫衣)
米林縣縣長才旺尼瑪表示,讓農戶和農業企業結合的生産方式,可以讓果蔬種植專業化、規模化。同時,企業也能夠帶來一定的現金投資。政府除給予一定的扶持外,主要承擔品質監管和協調市場價格的工作。他説:“首先,像這種基地,它是要咱們的農産品檢測中心,它要對土壤、蔬菜都要有檢測。然後進入到惠民直銷點,它是要速檢。當天誰速檢,都要登記造冊,這是一個。第二個是我們當時(對企業)提了一個要求,蔬菜的價格能不能往下降10到20%。因為有些東西是市場的東西,我們也不能強加,是不是?”
家在熱嘎村的藏族大嬸亞登一方面在基地打工賺錢,同時她也經常到基地購買新鮮果蔬。她對記者説:“(從基地)買菜方便,價格也很便宜。下午準備做飯的時候就可以現買,再去做飯。以前就只能到縣城買到小白菜、大白菜、番茄,也不新鮮。現在就很多選擇,還有西瓜,想吃就可以來買。”
期待“夢想成真”的陳真依靠農業技術在西藏收穫了事業和家庭,擁有了美麗的妻子和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對於這片給了他幸福生活的土地,他充滿了感激之情。他將自己的公司以藏語“嘎真切”命名:“公司的名字叫‘嘎真切’。這個‘嘎真切’就是感謝、感恩的意思。我在西藏奮鬥這麼多年,成就了我的事業,也成就了我的夢想。所以我就取名叫‘嘎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