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雲南省教育廳多措並舉 穩步推進"義務教育有保障"
童心圓——雲南少數民族娃娃三峽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熊珊):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于一體,教育基礎相對薄弱。全省共有88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8萬戶447萬人,其中有在校生99萬多人,佔貧困人口總數的22.32%。教育扶貧工作任務非常重。雲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華山説,讓義務教育階段學齡兒童接受教育是現階段的重點工作之一:“義務教育有保障是雲南省教育脫貧的重要內容之一。我省88個貧困縣裏,因厭學、早婚等導致的輟學率還相對高,個別地方讀書無用論有所抬頭,所以教育脫貧的任務還是比較重。”
在義務教育階段,不論農村還是城市,中國政府全部施行免費教育——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補助生活費。雲南省也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標準和學生資助體系,建立健全扶貧控輟體制機制。如對迪慶州藏區學生,按照高原農牧民子女補助標準進行補助;八個人口較少民族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落實好寄宿生生活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再按照每生每年25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也就是説,如果孩子願意去上學,則不存在沒有錢上不起學的情況。那麼,導致輟學率高的原因是什麼?朱華山解釋説:“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輟學率還是比較高的原因是:首先,家庭比較貧困,孩子受父輩影響安於現狀不願上學;其次,有些孩子會産生厭學情緒,比如由於少數民族地區使用方言,導致學習普通話方面有障礙;再次,學校吸引力欠缺,教師能力不足,水準不高。”
為切實扛起全省教育脫貧攻堅的主體責任,雲南省教育廳成立了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由廳長擔任組長,分管副廳長擔任辦公室主任,任命三名專職副主任具體負責,穩步推進教育脫貧攻堅工作。朱華山介紹説:“今年省教育廳針對全省各州、市、縣教育局長專門舉辦了教育精準扶貧培訓班,主要從教育扶貧的目標、做什麼、難點是什麼、怎麼做等方面進行培訓。圍繞脫貧攻堅的任務,以義務教育階段孩子零輟學為指標,從硬體到軟體,再到相關一些特殊教育,我們都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方案,壓實縣一級義務教育主體責任。按照我們的要求和提供的條件,讓他們在教育脫貧攻堅中落實,總的來説效果還可以。”
童心圓——雲南少數民族娃娃三峽行
為了增加孩子上學的主動性,消除他們的厭學情緒,雲南省教育廳緊緊抓住教育部定點聯繫滇西片區的契機,發揮省內38所高校“挂包幫、轉走訪”工作隊、中小學校外活動中心等各類資源,組織學生有針對性地對口幫扶貧困地區學生。朱華山説:“每個學期有很多貧困地區的孩子被帶出來,去參觀國家的重點工程,包括飛機場、高鐵站等。孩子選擇的範圍主要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裏接受義務教育階段學習的兒童,給他們增長見識,讓他們覺得應該讀書,讓他們了解到知識改變命運,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
除了高校對口幫扶以外,今年七月,三峽集團牽手雲南省怒族、普米族、景頗族三個少數民族共計30名青少年,開展了“童心圓——雲南少數民族娃娃三峽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這些孩子前往三峽大壩參觀這一世界性的工程。雲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項目處副調研員孔慶紅深有感觸:“雖然這些娃娃都是第一次出遠門,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很強烈,每到一個參觀點就拿出本子來記。參加了活動後,他們表示要走出大山,做個有用的人。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更多的娃娃走出大山。”
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高的另一個原因是學校吸引力不足,管理粗放,教師能力不足等導致學生厭學。針對以上問題,雲南省教育廳實施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朱華山介紹説:“第一,在編制方面,最大限度滿足貧困地區的師資需求;第二,除了正常工資和補助,還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額外補貼,並提供廉租房,給老師一個比較好的生活居住環境;第三,雲南省今年投入300多萬元培養公費師範生,從所需人才的地區直接選培,與這些師範生簽訂六年合同,畢業後回到簽約當地任教;第四,依託國培計劃,投入1.17億元培訓中小學教師,主要提升教師素質。”
同時,各州、市、縣教育部門和各中小學,進一步加大品質保學工作力度,建立了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和學習困難學生的“一對一”幫扶機制,及時開展學業幫扶和心理輔導。
此外,針對當地自然環境導致的山高路遠教育成本高,邊遠貧困地區留不住老師等問題,雲南省教育廳積極爭取教育部支持,獲得了義務教育信息化試點,讓課程通過在線的方式推廣,解決一些地方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為實現到2020年所有建檔立卡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齡兒童都進入學校學習,雲南省教育廳正多措並舉,穩步推進“義務教育有保障”工作,對在2020年前實現目標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