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黨旗領航 脫貧在望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陸燕
秋日的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淩雲縣下甲鎮加西村,幫扶幹部呂松正在養蠶廠房指導貧困戶韋光軍夫婦養蠶。“種桑養蠶比出去打零工強多了,今年脫貧應該沒問題。”韋光軍充滿期望地説。
百色市是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近年來,百色市在鞏固提升“黨員中心戶”“農家課堂”“農事村辦”等黨建品牌基礎上,探索“黨建+”扶貧新模式,實現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雙贏發展。
“要致富,跟著黨支部”
在淩雲縣伶站瑤族鄉浩坤村,群眾中流傳著一句順口溜——“要致富,跟著黨支部!要脫貧,跟著書記準能行!”青山綠樹,樓房林立,環湖路、涼亭、農家樂……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派駐浩坤村第一書記吳向陽帶領下,往日“深藏閨中”的浩坤湖逐漸為外人熟知,成為當地新的旅遊品牌。
要摘掉貧困帽,選優育強貧困村的“領航能人”尤為重要。百色市緊緊抓住“選、育、管、勵”4個關鍵環節,通過建立問題導向“菜單式”培訓機制等措施,優化頭雁隊伍的結構與品質。“今年換屆的村‘兩委’中,有1012人是創業致富帶頭人,佔總數的56%。”百色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序勇告訴記者。同時,精準選派754名優秀黨員幹部駐村擔任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
“黨組織+”拔“窮根”
在淩雲縣淩春投資集團有機茶園示範基地,青山白雲與貧困戶們採茶的忙碌身影構成一幅和諧畫卷。
“我們將2000畝有機茶園,無償交由周邊4個村的320戶貧困戶管理。在市場價保底回收鮮茶的基礎上,給予貧困戶和社員村集體經濟一定補助。”泗城鎮隴照村黨支書的萬崇尚説,通過依託公司平臺和茶葉生産合作社,採取“黨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帶動周邊5個村1252戶群眾發展茶葉生産,輻射茶園面積6000多畝,同時帶動340戶貧困戶706人脫貧出列。
“百色市積極推行‘黨組織+’的黨建扶貧發展模式,堅持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産業鋪路,實施‘黨員帶富工程’,建立産業示範基地、發展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實現‘摘窮帽’‘拔窮根’。”百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覃蔚峰説,如今全市297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由黨員領辦的有1786個。2016年,全市實現76個貧困村出列,16.59萬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年初的20.25%下降到15.04%。
“1+N”打通“最後一公里”
“1+N黨員結對幫扶群眾示意圖”“黨員幫扶連心卡”……行走在百色市各縣區,各式扶貧宣傳隨處可見,這都是全市黨員精準幫扶的見證。
那坡縣組織全縣1.3萬名黨員幹部進村入戶結親幫扶貧困戶,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人人有黨員幫。靖西市開展“雙靠前·作表率”行動,引導黨員競相幫扶貧困戶。平果縣開展“第一家長”精準扶貧活動等,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提高了扶貧成效。
如今,“1名黨員致富能人+N名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在百色市各縣區逐步開展,擴大了黨員的帶動效應,建立一批利益聯結、抱團發展的“黨群致富聯合體”。
《光明日報》( 2017年10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