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國工匠篇】同仁堂師傅郭鳳華:幹好自己的工作比什麼都強

2017-10-16 18:31:3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韓基韜

心中牢記同仁堂“兩不敢”古訓的安宮牛黃丸生産班組班長郭鳳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黎萌):同仁堂始創于1669年,至今已有348年的歷史。走進這家知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古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讓人心生敬意。接觸和採訪老師傅郭鳳華,更被她踏實肯幹、一心只想把工作做好的精神所感染。

  30載不忘古訓 勤學苦練成技術標兵

  中醫藥關乎人命,應心存敬畏;消費者透過藥品,能體味制藥人的良心。不論制藥過程多麼繁瑣、工藝多麼複雜,為求療效,不敢有半點懈怠;不論中藥配方的成本多麼高昂、藥材多麼稀缺,為出珍品,不敢有半點含糊。這就是同仁堂對古訓的解讀。作為同仁堂制藥廠傳統工藝展示線安宮牛黃丸生産班組(安牛班)的班長,郭鳳華在從事傳統手工製作中成藥的29年多的時間裏,一直牢記著這“兩不敢”。

  1988年1月,高中未畢業的郭鳳華通過接班的方式進入同仁堂工作。近三十載過去,郭鳳華始終不忘同仁堂人的“同修仁德,濟世養生”的企業使命,恪守“德、誠、信”的三字企業真經,以德為先光明正直地做人,以專為貴精益求精地做事,心繫同仁堂發展,奉獻同仁堂事業。

  “我是進廠一兩個月後開始跟師傅學刷油的,我給自己定下的標準是,哪怕我一天能摸上這把刷子10分鐘,心裏就滿足了。”郭鳳華説,同仁堂傳統的丸藥製作至少有5道工序,包括研配、合坨、制丸、內包、蘸蠟、打戳等。她參加工作後相當長的時間都是在生産蜜大丸的崗位上。刷油是制丸工序中的小工序,但只有做好了刷油這道小工序,才能保證藥條不沾輥,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隨後成型的藥丸的重量差,同時起到滋潤藥丸的作用。所以,在輥上刷好用香油和蜂蠟熬製的油,將直接影響到藥丸的圓、光、亮。

  那為什麼每天能摸上刷子僅僅10分鐘就滿足了呢?郭鳳華告訴記者,因為剛開始時不熟,如果刷的時間長了,一是影響生産的進度,二是返工率比較多,這會造成藥品有效成分的流失。然後師傅通常會對她説“你先幹會兒別的吧”。這個階段就是,郭鳳華看著師傅刷的挺好,動作也漂亮,但到了自己手裏,拿起刷子一刷,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當然,我學本事也不能光靠每天這十分鐘,所以,下班後回到家裏,我就琢磨,琢磨刷小輥,再刷大輥,然後第二天我再練十分鐘,不斷重復這個過程,不斷地琢磨和練習。”她説,既然分到這個崗位,就要把技術趕緊學到手,以提高業務技能。“經過一段時間的勤學苦練,我就比較得心應手了。等到了這會兒,師傅就願意讓我多刷、一直刷了。”

郭鳳華正在製作藥丸

  靠著勤學苦練,幾年下來,郭鳳華不僅油刷得好了,而且對蜜大丸生産的其他工序也都悉數掌握,出來的産品均符合“圓整均勻、色澤一致、細膩滋潤、軟硬適中”的同仁堂標準。“1993年,在北京市工業系統舉行的中藥塑丸工技能大賽中,我得了第一名。”她回憶説,大賽分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兩部分。“理論考試對於咱們年輕人沒問題,回家就背。而實際操作靠的是平時多練,所以比賽時我心裏是比較踏實的。”此後,郭鳳華又多次在該項技術比賽中奪魁。

  毫無保留傳承技藝 將老字號發揚光大

  憑著踏實肯幹和吃苦耐勞,表現突出的郭鳳華2005年換到了同仁堂專門生産安宮牛黃丸的“安牛班”工作,從普通一員,到副班長,再到2015年成為“安牛班”的班長。安宮牛黃丸是同仁堂的“鎮店名藥”,距今已有219年的歷史,具有“清熱解毒、醒神開竅”的作用,長期以來被奉為中藥“溫病三寶”之首,是傳統藥物中最負盛名的急症用藥。

  據了解,安宮牛黃丸選材極為嚴苛,採用牛黃、鬱金、犀角、黃芩、黃連、雄黃、梔子、硃砂、冰片、麝香、珍珠等11味珍貴藥材配料而成。安宮牛黃丸製作工藝也非常繁複,先將11味藥材打碎、混勻和坨,然後手工製成每粒重3克的丸,再裝進蠟丸,最後在每個蠟丸上用牛角蓋上金章,一套完整的手工工序才算完成。

  郭鳳華説,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藥企業之一,同仁堂一直傳承安宮牛黃丸傳統製作技藝,它是同仁堂制藥歷史的見證,也詮釋了“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具有獨特的文化、醫學、工藝、社會及經濟價值。

在同仁堂北京亦莊分廠的郭鳳華  攝影:黎萌

  據介紹,同仁堂對原材料的要求源於清朝宮廷用藥標準,講究的是上等、地道、純潔。比如同樣是黃連,同仁堂要求黃連必須刮掉毛,拔掉須;鬱金則全部需要手工挑選;珍珠必須放在豆腐裏煮上2至3個小時,這樣才能確保珍珠裏面的臟東西全部清洗乾淨;麝香要去毛去皮……原材料備好後,還要進行初加工,再將粉碎的藥材和成藥坨。而對於安宮牛黃丸中使用的貴重藥材,同仁堂一律實行“雙把關”,即傳統鑒別和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首先依靠同仁堂老技師的經驗鑒別,然後再利用設備對原材料進行理化鑒別。

  2014年12月3日,北京同仁堂等單位申報的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獲批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國家的保護和利用。2016年6月,郭鳳華被北京市老字號協會評為2015-2016年度優秀非遺傳承人。

  從爺爺起,再到父親,郭鳳華已經是第三代同仁堂人了,從沒進入同仁堂的學生時代,就受到父親的熏陶。“他在家總談到同仁堂,他是個不錯的技術工人,是個規規矩矩鑽研業務的人。”郭鳳華表示,一定要把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塑丸工技藝傳承下去,這也是自己對同仁堂的一個感恩方式。

  作為班組的領頭人,郭鳳華現階段將工作重心放在了提高職工生産操作技能和嚴守品質、遵古炮製不走樣上。她毫無保留地將多年積累的安宮牛黃丸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傳授給徒弟們,也將同仁堂的誠信文化理念滲透到了班組的每一個職工中、每一個生産的細微環節中。謹遵“兩不敢”和生産“讓老百姓吃著放心的藥”的信念,已成為指導“安牛班”職工做人做事的座右銘。

  “在同仁堂,我一心想著的就是怎麼把自己的工作幹好,我覺得這比什麼都強。我也沒有別的特長,所以我就踏踏實實地幹我該幹的工作,一天到晚不出什麼差錯就行了。”郭鳳華説。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