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火草布打造幸福生活—傈僳族羅富花母女的創業故事

2017-10-18 09:31: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傈僳族母女羅富花(右)和海慧珍(左) 攝影:王珊珊_副本_副本

傈僳族母女羅富花(右)和海慧珍(左) 攝影:王珊珊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芳):在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大營鎮萂村,一棟有著民族特色的木制房子和它旁邊氣派的兩層樓廠房特別顯眼,它就是傈僳族婦女羅富花的家,也正是在這裡她開起了傈僳族特色農家樂,還創辦了自己的火草布製作有限公司。

  聊起今天的生活,羅富花感慨不已。她説:“當時我做這個(農家樂)的時候,村子裏一家做的都沒有,我是第一家。現在我真的很好過。做這個之前,我就是種玉米和烤煙。種玉米一年就兩三千(元收入),烤煙還算可以,一年也就二三萬。種地完全靠天,那幾年家裏孩子又讀書,生活根本就不夠。我就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定居在賓川縣的傈僳族是雲南省認定的9個“直過民族”之一。“直過”指的是由上世紀50年代初的原始社會形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殊社會背景。由於受到歷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制約,他們生産生活條件落後,生存發展條件普遍艱難,貧困程度比較深。2011年位於賓川縣境內的佛教聖地雞足山旅遊公路建成通車,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逐步把沿線的景觀、民風民俗和産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也給羅富花帶來了發展的機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傈僳族農家樂 攝影:王珊珊_副本_副本

傈僳族農家樂 攝影:王珊珊

  由於緊鄰佛教聖地雞足山,羅富花家的農家樂生意一開張就十分紅火。全國各地的遊客都有,甚至還有外國的。在和客人的接觸中,羅富花自己也慢慢地不那麼害羞了,還會主動問客人蒸的羊肉合不合胃口,炒的菜好不好吃。生意逐漸走上正軌,羅富花也閒不下來。她在店門口擺上織布機,客人不多的時候就到織布機上織布。土法織布是很多少數民族婦女特有的傳統手藝,傈僳族婦女也不例外。她們通過織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問題。雖然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但這個傳統在一些家庭中保留了下來。羅富花織的正是傈僳族傳統的火草布。最初她只是想單純地幹一點家務活,沒想到越來越多的遊客對火草布服飾感興趣。無心插柳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剛開始的時候我沒那麼想(用織布來吸引客人),織布機放在那裏我就閒不住,沒人來吃飯我就過去織。慢慢地我就發現這個布賣的出去。”

  羅富花提到的火草是中國西南地區常見的一種草本植物。傈僳族婦女很早就發明瞭火草織布技藝並相傳至今。她們從一張張不起眼的火草葉中抽絲,與麻線一起搭配搓成火草線來製作傈僳族傳統服飾。由於工序複雜,通常織一件衣服要花幾個月的時間。但是火草布結實耐磨,火草還有藥用功效,因此價格不菲的火草布服飾在羅富花的店裏也慢慢打開了銷路。一次,在鎮政府的推薦下,羅富花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雲博會,會上有個客人要和她簽一張2萬元的訂單,要求在20天的時間裏提供20件成品服裝。短短時間一個人根本做不出來那麼多,羅富花無奈放棄了訂單。平時的小打小鬧越來越適應不了市場,羅富花有了要規模化發展的念頭,她要把村裏會織火草布的婦女都帶動起來。2017年,羅富花成立了賓川縣織女情傈僳族火草布製作有限公司,雞足山周邊4個村100多戶人家跟著她一起織布,發展火草布産業。村裏的織戶因此每年能增加至少1.5萬元的收入。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傈僳族農家樂的招牌 攝影:王珊珊_副本_副本

傈僳族農家樂的招牌 攝影:王珊珊

  公司慢慢有了穩定的訂單,羅富花卻並不滿足。傳統的火草布服裝樣式雖然獨具特色,但缺乏精心的剪裁和時尚的設計,銷路受到限制。羅富花想著要升級傳統的火草服飾。她把在城市裏工作的女兒海慧珍拉回來,一方面要將傳統的手藝傳承下去,另一方面要讓在大城市工作見過世面的女兒為火草産業帶來新的思維。海慧珍説:“現在年輕人都願意往外跑,不太注重自己的民族文化,都喜歡跟風。本來明明你有寶,非要往外跑。我本來也是這個想法,但想想身為一個傈僳族姑娘,你必須要學會織布。現在我們村裏面奶奶輩、阿姨輩和姐姐輩都特別支持我們母女倆做這個事情。”

  儘管離開城市生活內心會有不捨,但海慧珍也明白自己要承擔的責任。在媽媽手把手的指導下,她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織布的基本要領。在母親的鼓勵下,她還參選了傈僳族學會的彩虹仙子,並不擅長歌舞的她,通過講述自己對發展火草産業的想法而贏得了比賽。現在的她經常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以宣傳使者的身份對傈僳文化進行推廣。最近學會內部競選管理層,她成功當選文化産業部的部長。她説,要把火草服飾推廣出去,除了政府支持和學會參與外,自己也要努力,要做出像樣的東西。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通往佛教聖地雞足山的公路 攝影:王珊珊_副本_副本

通往佛教聖地雞足山的公路 攝影:王珊珊

  母女倆將傳統手工藝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作法也得到了政府層面的認同和大力支持。賓川縣大營鎮政府一方面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向外界推廣火草文化,同時為火草産業搭建平臺,幫助她們拓展遊客群以外的銷路,進而改善周邊傈僳族百姓的生活。鎮裏從2016年開始每年在傈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闊時節”上舉辦活動,通過活動邀請社會各界來認識傈僳族,認識火草産業。

  現在母女倆每天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放在傈僳傳統服飾的設計和宣傳推廣上。她們將消費者細分,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來擴展産品種類,目前已經設計出了火草布旗袍和晚宴裙,下一步還會推出小而精美的火草飾品供遊客購買。女兒海慧珍還打算通過網絡平臺拓展銷售渠道,讓火草服飾銷售到更遠的地方去。媽媽羅富花想著要嘗試火草的人工種植。自然生長的火草每年只産一次,産量不夠企業發展不大,這樣能帶動的貧困戶也少。只有發展壯大,才能帶動更多人脫貧致富。海慧珍説:“希望我跟我媽的選擇是對的。現在我們最大的目標就是能帶動賓川縣傈僳族的經濟發展。不要再扣在我們頭上一個帽子,説我們是大山裏面的,都是不懂文化的。”

  對於未來,羅富花母女倆打算穩紮穩打,一邊摸索一邊完善。羅富花説,火草布裏的紅色代表日子紅紅火火、吉祥如意,她們要做的就是傳承傳統手工技藝,同時借助市場機制將火草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傈僳族婦女享受到産業發展帶來的好生活。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火草布和火草産品_副本_副本

火草布和火草産品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