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悠悠獨山 綠綠茶田——“採”出村民致富路

2017-11-06 15:52:56|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獨山縣影山鎮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熊珊):享有“悠悠獨山,醉爽天堂”美譽的獨山縣位於貴州省的南端。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適宜種植茶樹。山間峽谷裏,梯田狀的茶田不僅是獨山迷人的風景,也是這裡百姓收入的來源。很久以來,村裏老百姓就會手工採茶、制茶。近年來,市場需求的上升和勞動力的短缺讓當地的茶業生産面臨困境。當地政府順應民眾呼聲引進現代化茶業生産企業,依靠集約化經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在茶田裏走出一條百姓致富路。

  説起以前的茶業生産,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老書記韋世超介紹説:“我們這裡原來是個小山村,只有不到四百人,村民以傳統的採茶作為主要收入來源。因為這裡茶葉的品質很好,大家都慕名而來購買。為了擺明出處正宗,很多村民賣茶葉的時候都是擺上身份證在旁邊,證明是獨山人。”

  但是,加速發展的茶産品市場和年輕人外出務工造成的勞動力短缺給原本靠手工採茶、炒茶為生的村民們帶來了不小的影響,留守家中的老小加工的茶葉漸漸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韋老書記説:“以前都是各家各戶管理各自的茶田,有人在家的話就可以採茶賣茶,但是後來很多年輕人去外地務工,這樣沒有人在家的話就沒有人採茶,就沒有收入。而且,現在購買者更希望買到有好包裝的産品,留守家中的老小靠自己手工加工出來的茶還是和市場需求有差距,我們自己採茶沒有一個程式,沒有往前大的發展。我們還是想向前進步,所以就向政府申請來幫助我們引進這樣的企業。”

  順應村民的呼聲,當地政府經過洽談引進了一家茶産業民營企業——新貴集團。集團採取集約化經營方式,將分散到一家一戶的茶田集中起來統一管理。但在合作初始,村民的心中是有所遲疑的,擔心把土地流轉給企業,自己不種地了,就沒有收入。在這種情況下,年近六十的韋老書記做起了帶頭人,“流轉土地之後我們拿到了一畝茶園500元的年租金,企業還會分紅給我們,金額保證不低於之前賣茶得到的收入。再有,我們減少了支出,以前我們要花錢去買農藥和化肥,現在所有這些支出都由他們(企業)來付。今年是第一年承包給企業,我們的收入增長有近百分之三十。”

  有了帶頭人,村民紛紛將土地交由新貴集團進行集中管理,這樣不僅很好地解決了年輕人外出務工無暇打理茶田的問題,還能保證原來茶農的基本收入。與此同時,新貴集團還為村民們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讓他們從農民轉變為産業工人。新貴集團項目經理劉玉金説:“現在村民土地流轉給我們之後,(企業)就反聘他們做管理,一個月工資在1500到2000之間。我們實行責任制,賣出一畝給村民5%分紅,也就是如果一畝收入4萬元,分給他們是2000元。這樣村民就有動力了。”

  經過這樣集中化的管理和系統化的生産,村民的收入由不穩定、不可預測變為穩定、可預測,甚至還有額外的收入,幹活更有動力了。韋老書記説:“現在不用花太多腦筋,吃飽飯去幹活就行,不擔心銷量了,企業會保證我們當時的賣出價給我們。收入可預期讓我們心裏更有數了,甚至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可以獲得額外的工資收入。”

  為了當地茶産業的持續性發展,新貴集團特地申請通過了茶産品的有機標準檢測,並通過了歐盟標準。劉經理説:“我的銷售渠道是針對中國的企業和國外高端人群,消費者肯定覺得標準越高越好,而這個行業最高的標準就是歐盟標準,所以又去申請通過了歐盟有機標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費者對産品的需求更趨於精品化,獨山的茶産業正在經歷著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在政府的指導下,作為管理者的企業帶領著村民,在綠綠茶田中“採”出一條致富路。

  

  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老書記韋世超

  

  綠綠茶田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