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體驗快遞員:一月4000元包吃住 雙11有獎勵但難拿

2017-11-14 15:53:42|來源:新民網|編輯:王瑞芳

  【新民網·最新報道】“要不再做幾天?幫幫忙!”11月12日晚上9點,小裴發來短信。這是記者體驗快遞工作一週以來,第一次收到他的短信。正值“雙十一”,也意味著快遞將要達到一年中的最高峰。

記者的快遞工作從這裡開始。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 丁一涵 攝

  時間退回11月3日,延安中路上一家快遞站門口,“想做快遞?可以啊,什麼時候能上班?”老闆娘指著路邊停靠的貨車,“給你底薪3000,多幹多提成。”當天下午,記者隨機走訪了四家快遞站,有兩家都表示“缺人”,其餘的也表示“雙十一需要幫忙的”。

  在沒有向對方提供任何資料,甚至連名字也不知道的情況下,11月6日記者開始了茂名南路上的快遞站工作,招聘我的“老闆”叫小裴,談妥的條件是一個月4000包吃喝,“也可以承包一個區域,押金1萬,賺多賺少看自己”。

  “膽子大一點,扔啊”

  在一星期的快遞工作中,小裴對記者説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幹活不要怕”,“怕”指的是壓壞、丟壞貨物,在他們看來,這樣工作反而施展不開。

  快遞站位於老式小區1樓,整個1樓經過“改造”——敲除部分墻面與打通隔間,已儼然成了分揀倉庫。穿過門口堆放的紙箱與十幾輛電瓶車,映入眼前的是“滿天飛”的快遞,伴隨著“砰砰砰”的落地聲,快遞完成了初步分揀。這是記者第一天踏入快遞站所看到的景象。

  “趕緊找個地方坐,別影響別人工作!”大家圍坐在一起,從車上卸下的貨物則被一筐筐“傾倒在中間。由於站點內沒有椅子,所以所謂的“找地方坐”其實就是挑個硬點的紙箱“墊屁股”,而不被扔來扔去的快遞“擊中”自然不影響分揀速度。

  記者也試著加入分揀的行列,卻遭到了大家嘲諷,“你膽子大一點,直接扔啊!”這是聽到最多的意見,“你看信件就豎過來往上飛,箱子一拋一扔就到位了。”身旁的小夥“示範”了幾次後,記者還是“不太放得開”,受到了“一看就是沒幹過活”的評價。

  每天8點半左右,“一派”(上午所有的派件)分完後,所有的大件(超過十公斤或體積較大)都被堆到店門口,而小件則碼成了“小山”靠著各自區域的墻面。而寄件窗口前的分揀傳輸帶在記者離職前從沒開過。

  不光分揀“要膽子大點”,裝貨更要“利索點”,“把麻袋撐開,底下放箱子‘打地基’,其他東西網上摞,”看著記者裝好的麻袋,小裴的父親裴師傅忍不住現場教學,“你這袋子這麼松才能放幾個件?哎!壓一壓,抖一抖,袋子緊東西不會掉出來。”

每日騎著電瓶車送貨是記者的主要工作。

  送快遞的訣竅

  裴師傅總是一身黑布衣黑布褲黑布鞋,都洗的有些發白。“我是這裡年紀最大的”,説這話時裴師傅捋了捋頭髮,露出白色髮根,“頭髮染過了。”

  只有在給快遞上的標簽標記樓層時,他會從口袋裏拿出眼鏡,鏡片上的標簽仍未撕下,61歲的他告訴記者,年輕人都不寫樓層了,但他還是要做,“怕送錯了啊,賠了就白幹了,罰錢多冤枉。”後來打聽才知道,裴師傅剛來,就原價賠了一個上千元的快遞。

  從快遞站裝好貨以後,記者就會和裴師傅來到普安路路口的人行道進行“二次分揀”。 每次在人行道上看到共享單車,他總習慣性地罵罵咧咧,“這小黃車最煩了,還有邊上這個小紅車,”而其他公司的快遞員也附和,“應該停馬路對面去嘛,這裡大家分東西的。”

  將快遞站運出的貨物堆在人行道上根據區域重新細分一遍,上午9點半左右,送貨才能開始。關於送貨提高效率,裴師傅除了向記者描述了每處貨梯的入口與位置、門牌號對應的店家或住戶、小區或商場派送的路線與規定,更重要的是,他還反復向記者演示了坐電梯送快遞提高效率的最快方法——用快遞擋門,“這樣就可以一趟電梯一次送完。”而遇到無人簽收的情況,一般都會放在門口,根據裴師傅的經驗,我們送的區域大多數快遞“放門口沒事”,一週時間記者只帶回去3個無人簽收的快遞。

  畢竟,無論是午休的時間還是下班的時間完全取決於你送貨的快慢,“送完了就能下班,前提你要送得完,而且別送錯了!”而基本上每天下午5點記者送完後回到快遞站,門口電瓶車還是空空的,大部分人還在外面奔波。

記者在路口分揀。

  “收件多才賺,現在就混混唄”

  有了當初的“教訓”,記者也學會了“信件用甩、小件用投、大件用拋”的“分揀三式”,分揀時也有了機會和大家閒聊,而大家也對我的待遇十分好奇。

  “你‘老闆’給你多少一個月?”戴著黑框眼鏡,穿著時髦的上海爺叔施師傅悄悄問記者,他因為單位有政策拿“低保”,才出來打這份工。

  一聽4000元一個月,身邊的楊姑娘忍不住了,“挺多了挺多了”,為了説服施師傅,她舉例,“你要知道他的前前任才3000一個月包吃住,”而施師傅有些不服,“你沒看之前老楊侄子來了一星期,嫌太累就逃回去了,小董你別聽她的,這工資幹幹就好。”

  趁著站點裏唯一的姑娘和本地人在説笑,平時工作最認真、外號“周帽子”(因為只有他送快遞會穿制服與戴工作帽)的老周拉拉記者袖子,“哎,你還有朋友要來做嗎,我這兒還缺一個人。”而他並不是第一個,來的第一天,就有人問了記者同樣的問題,原因是“自己找了住處,如果有室友,就可以一起打工。”小裴説過,“有住的地方,才可以在這兒上班。”

  那麼,小裴一家住在哪兒呢?在復興中路上的一處老小區,從門口左拐就可以看到一排電瓶車,許多外賣員和快遞員租住在此。裴師傅在送完“一派”後就趕回這裡做飯。

  “以後可以在門口充電,電瓶不用拿上拿下。”我還在納悶,裴師傅在落水管旁的麻袋中掏出一個插座。仔細一看,原來從5樓拉下一根電線套在了袋子裏。回到5樓出租屋,裴師傅會在公用灶間炒上兩個菜。記者則躺在十五平米的房間一角,那兒有一張床墊。“如果上公用廁所記得放桶水在邊上,”小裴提醒記者。

  裴師傅告訴我,“送件才賺1塊錢1單,收件可以賺2塊到3塊1單,要是也能收100個就好了。”對於父親的説法,小裴笑笑,“別人多,我區域要寄件的人不多,現在的日子就混混唄。”

  今年32歲的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送完快遞回站點再開始打包派件,到家吃飯至少9點,幾乎沒什麼時間和家聯繫。“去年過年送快遞,之後才回的家,今年應該也是。”小裴説。

有時記者推著麻袋送貨。

  我的電瓶車:渾身響除了鈴不響

  由於記者自備的電瓶車不符合送快遞的“要求”,小裴決定將其過去用的電瓶車借給我,“你那輛可以送外賣,但送快遞苦,看車子個頭就知道。”

  11月8日,記者看到了5年前他送快遞時開的電瓶車。車頭和兩邊的把手用塑膠膠帶層層封住,踏板的蓋子是一塊鐵板——一把新鎖保護著鐵板下的電池。車尾和後輪兩邊各是可以朝外翻的架子板,車尾的架子放麻袋,後輪的架子放箱子。

  記者送貨的路線是從普安路的淮海大廈和上海時代廣場,接著是曙光醫院和曙光大廈,然後拐到濟南路8號和9號,最後一站是168弄的翠湖天地。由於電瓶車年久失修,特別是后座鬆動,路面稍有顛簸,鐵板就會哐當作響,行人聽到這動靜紛紛避讓,反而“代替了”不會響的車鈴。

  不過,11月10日下午,這輛電瓶車在送貨前發生了故障。起因是裴師傅要在踏板上堆兩個紙箱,沒想到紙箱空間太大把鑰匙給“頂”進了車裏,這一下搞得電瓶車“打不著火了”。記者只能推著50多公斤的電瓶車步行2公里去維修點修車,而應小裴的要求,從此車子的鎖眼也被拆了出來被膠帶綁在了把手上。

  送貨最怕丟件,更怕投訴

  11月7日記者第一次單獨送貨,結果就送錯了一件,送丟了一件。

  11月8日一早,裴師傅面色鐵青,悶著聲告訴記者,送到濟南路8號酒店式公寓9樓的快遞對方沒收到,“上午送的時候去其他門前找找會不會送錯了。”因為平時送快遞遇到沒人簽收的就放在門口,一旦有人反映沒收到,基本上責任就在自己身上。

  幸好,如裴師傅所料快遞就躺在隔壁房的門前,“這裡有7個號,下次送一定要看清楚。”難掩歡喜的他不由拍拍我,“找到就安心了,對吧?”

  他説,如果快遞丟失了,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和收件人協商,千萬不要被投訴,“投訴你的話公司還要罰款,通過淘寶這種平臺投訴,你賠了還要罰錢,一般200,甚至可能會降低你的收件提成,唉。”

  沒想到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11月9號晚上9點剛過,裴師傅電話記者,“星期二你8號19樓的件對方説沒收到啊,你有印象嗎?”電話那頭的他呼吸很重。第二天,小裴告訴記者,裴師傅昨晚就去8號樓找過了,沒找到才打電話給我,他建議再去看看監控,“最好走安全通道一層層找找。”就算如此,直到11月12日,依然沒有找到,最後記者和收件人加了微信,直接“私了”,原價賠償給收件人。

  除了送錯、送丟,代收費也是一種“坑”。“雙十一”當日,記者分配到一單代收費49元的快件,收件的阿姨表示想要拆開驗貨,當記者想要打電話請示時,她就拆開包裝,隨即大喊,“這快遞我不要了!”

  仔細一看,袋子裏是一雙純黑的布鞋,而阿姨手機上的賣家秀是一雙耐克運動鞋,面對巨大的差別,阿姨對記者重復,“這快遞你給我退回去,錢我不付的。”面對如此情況,裴師傅教導道,下次代收費的快遞必須給錢才能拆封,不然就不給,“情願退貨,不然打開來再寄回去,有時候説不清。”

  面對接連不斷的錯誤,裴師傅安慰記者,“沒有一個快遞員沒送錯送丟過,也沒有快遞員一上來就送得又快又好,下次長記性,多注意就好。”

  “雙十一”動員會:難以拿到的獎勵

  其實,“雙十一”當天的快遞和平常差不多,“因為賣家都是11號發貨,12號開始才算高峰。”施師傅對記者解釋。去年高峰持續了10天,來件量是平時2倍,而最多的兩天達到3倍。

  11月11號中午,站點裏的小夥子們依舊和平時一樣組隊打著“王者榮耀”,絲毫不見“戰鬥”前的緊張氣息,然後這樣的氣氛在12號發生了改變。這天中午,小裴讓記者下午1點半就和他一起去站點,比平時提前了半小時,原來,站點負責人,也就是“大老闆”要開動員會,“所有人都要去,你也去聽聽。”

  這是記者第一次見到快遞站的“大老闆”,穿著羊毛衫,蹬著黑皮鞋的他向大家宣佈了兩件事,第一件是對於“雙十一”快遞運送的獎勵機制:如果哪個區域當天能夠發完,那麼公司總部會根據數據發放獎勵,總部獎勵多少,站點也獎勵多少。

  第二件則是對大家的工作作風提出了要求,他表示當地居委會與派出所已經約談過他,平時噪音擾民、電瓶車佔道、還有和鄰裡發生爭吵令這個站點“飽受議論”,為此他決定採取投票制度,“每個人可以評出幾位表現好與不好的人,直接寫名字,好的獎勵,不好的罰錢。”據説,這是站點第一次實行每月投票來作為獎懲。

  會議一結束,記者卻沒發現大家有任何喜悅的感覺,小裴私下告訴我,“這‘雙十一’獎勵拿不到的,誰能送的完?你半夜還去送?明天不幹活了嗎?”記者發現,小裴説的不無道理,其實總部已經發佈通知表示下午貨車拉來的“快件”自然延期,也就意味著公司也知道“大家送不完”。

  據記者統計,11月11日記者的區域三人共派送了156件快遞,而11月12日,光記者一人就派送了82件快遞,三人共派送了253件,而之後的日子數量會越來越多。

  “繼續幹吧!我覺得吃苦對自己有好處,堅持一下,”小裴勸記者不要辭職,他曾表示如果記者幹得好可以給換一輛新的電瓶車,“如果雙十一都能堅持,那你就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了。”(記者 董怡虹 見習記者 丁一涵)

標簽:雙十一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