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習社】第45期:未來這項技術將讓普通人飛上太空不再只是夢想
蘭順正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賈雪靜):很多普通人都有遨遊太空的夢想,但由於價格高昂、對身體要求嚴格、需要專業訓練等因素制約,導致這個夢想很難實現。不過,未來臨近空間技術的發展將讓這一夢想變得簡單。12月1號,國際在線國際研習社邀請太空戰略問題專家蘭順正對臨近空間技術的現狀、發展以及所産生的影響進行深入解讀。
對於大家關心的太空旅遊,蘭順正説,今年10月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的“旅行者”3號臨近空間飛行器飛行成功。科研團隊介紹説在不久的將來,旅行者載人系列的載人艙,可乘坐6位乘客,飛到20到24公里高空,抬頭可觀月亮,低頭可見地球,對地球表面一覽無余。
蘭順正介紹“旅行者”3號的設計者目的旨在將來造出一款在臨近空間載人的氣球。它乘坐起來很方便,人們不需要專業訓練也不用穿沉重的太空服,就像坐飛機一樣,可以盡情觀賞景色,體驗失重感覺。最近頒布的《航天運輸系統發展線路圖》中也明確指出2025年亞軌道太空旅遊將成為現實。
蘭順正指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臨近空間技術的發展”。首先臨近空間又被稱為近太空、亞軌道、超高空,它的範圍是20到100千米高空。這在之前對人類來説屬於真空區,因為高於20 千米處大氣過於稀薄,飛機等一般航空器無法正常飛行,而低於100 千米處衛星、飛船之類的航天器因大氣阻力大,無法正常軌道飛行。
“很顯然,在臨近空間飛行、停留的技術就被稱為臨近空間技術”,蘭順正介紹到,“這項技術主要包括兩種,即高超聲速飛行器和臨近空間長航時平臺”。蘭順正具體介紹了高超聲速飛行器。他説,這一概念是1945年科學泰斗錢學森在論文中提出的,指的是飛行速度在5馬赫以上,飛行高度達到臨近空間的各種飛機、炮彈、導彈等飛行器的統稱。高超聲速飛行器具有航速快、突防能力強、射程遠威力大等特點。主要有三類發動機,超燃衝壓發動機、脈衝爆震發動機和助推滑翔。
蘭順正表示,中國在這項技術發展方面並不落後, 2014年1月9日中國首次測試高超音速滑翔載具WU-14。在隨後的近3年時間裏又進行了7次測試,其中6次被認為成功。
毫無疑問,臨近空間技術將對經濟、軍事、運輸等方面産生重大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蘭順正提出目前國際社會對於臨近空間的相關法律尚無明確定論。一些學者主張將臨近空間劃入國家領空範圍,另外一些學者認為臨近空間和外太空一樣可自由通行。這將帶來很多隱患,例如,一國飛行器從臨近空間進入另一國上空,算不算侵犯主權和領土完整?又或者一國飛行器在臨近空間始終停留在他國上方執行任務,會不會引起他國的抗議和不安?
最後,蘭順正指出中國可以搶先提出在臨近空間建立相應法律法規或相關機構,來管理臨近空間並對可能産生的矛盾進行協調,以彰顯中國的大國擔當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