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寧夏大力實施文化扶貧工程 推動扶貧攻堅

2017-12-13 10:34:4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林維、寧夏站廉軍):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以文化為抓手,在豐富農村基層文化生活的同時,推動扶貧攻堅。2017年,寧夏文化扶貧工程取得新進展。截至目前,該自治區9個國家級貧困縣606個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建設走在了西部地區前列。

  在寧夏鹽池縣青山鄉青山村文化中心,一群婦女正在排練歌舞節目,“婦女:紅紅的對聯紅紅的歌,是為參加當地農民上春晚準備的。”

  青山鄉文化站站長郝自更告訴記者,青山鄉8個村的文化中心從設施到設備都很完善,今年還將爭創國家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示範鄉,“有了文化中心以後,老百姓就有了活動場所,唱歌跳舞、看看書、上上電腦、學習科技知識,送戲送電影下鄉,送到老百姓家。”

  寧夏人民的休閒生活越來越豐富,得益於“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及文化扶貧工程。寧夏于2016年啟動該工程,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資金1.2億元人民幣,在村村建起文化廣場、文藝活動室,戲臺,閱覽室,體育健身設施等,為群眾就近開展文化生活和體育活動提供了便利。

  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曹洼村戴天福文化大院裏,74歲的戴天福説起了自編的快板。

  老戴告訴記者,自己和侄子在2010年自籌資金蓋起了2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地方政府幫助配套了一些音響、樂器等。如今,這裡成了周圍回漢農民群眾自娛自樂的好去處,一年到頭演出不斷。目前,僅在固原市,像這樣的文化大院就有118個,“草根”藝人上千名。

  此外,文化扶貧還實實在在“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在海原縣刺繡剪紙手工藝品孵化産業園,來自海城鎮武源村42歲的農家婦女徐琴正精心地繡著一朵紅牡丹。她説,過去婦女農閒時打發時間的“小手藝”,現在已經成為朝氣蓬勃的産業,“掙錢多少無所謂,就是我們也就有自己的價值了,就是很滿足吧。”

  如今,刺繡這門傳統手藝已成為當地農村婦女增收的重要渠道。正是看中這一潛力,寧夏把加大刺繡、剪紙、泥塑等手工藝文化産品的開發,發展相關文化産業作為“文化扶貧”的重要內容,推動文化增收富民。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介紹,2016年,寧夏篩選確定貧困地區先期扶持的重點文化企業34家、重點項目25個,建立企業檔案信息庫,利用自治區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對貧困地區重點小微文化企業、新增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特色非遺産業化開發等18個重點項目和企業給予獎勵補助260萬元。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公共文化處副處長 萬亞平表示,扶持貧困地區發展文化産業,實現文化精準扶貧全覆蓋,可以讓文化扶貧助推物質精神“雙脫貧”,“寧夏補齊文化短板,以文化扶貧助推文化小康,激發了宣傳文化部門開展文化扶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打通了農村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真正地起到了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作用。”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到2020年,寧夏將實現區、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5級公共文化設施標準化,城鄉和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均等化,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具有寧夏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指標達到或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實現縣域範圍內的城鄉文化一體化。

標簽: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