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美國為啥要“踩”俄羅斯的紅線?

2017-12-26 13:41: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12月22日,美國國務院宣佈已決定向烏克蘭提供軍事裝備,這批裝備價值4700萬美元,包括了210枚反坦克導彈和狙擊步槍等武器。不同於以往美國多次援助烏克蘭的反應,此次俄羅斯外交部發表了強硬的表態,宣稱美國決定直接向烏克蘭出售殺傷性武器的舉動已經"越過紅線",俄方對此不會無動於衷。這是自烏東內戰爆發以來,俄羅斯對於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舉動措辭最強硬的反應。

  那麼為什麼俄羅斯對美國這筆軍事援助表現的如此“忍無可忍”呢?這顯然是跟目前美俄博弈的總體局勢緊密相關的。

  2014年烏克蘭東部內戰爆發的誘因就是西方國家通過對烏克蘭國內政局的影響,推翻了試圖與歐盟保持距離加強跟俄羅斯關係的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西方國家這種做法的真實意圖就是讓未來的烏克蘭進一步向西方靠攏,乃至加入歐盟和北約,最大化的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然而烏克蘭對於俄羅斯而言,無論是在歷史、文化還是現實地緣政治需要上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作為同屬於東斯拉伕民族兩個分支,雖然烏克蘭與俄羅斯目前確實被公認是兩個不同民族,但是共同的起源和過去三百年的共同的歷史決定了兩國民間的心理認同程度還是比較高的,加之蘇聯遺留的經濟分工決定兩國之間的經貿和科技合作仍然非常密切。烏克蘭如果加入歐盟或者北約,則這種聯繫紐帶必定會被切斷,這顯然超過了俄羅斯的承受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烏克蘭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如果他加入北約,那麼作為對峙方的俄羅斯西部邊境需要防守的空間增加了數倍,而且跟烏克蘭接壤的俄羅斯領土正是他經濟和農業最為發達的心臟地帶。美國已故政治家和戰略學者布熱津斯基曾説過“沒有了烏克蘭的俄羅斯不可能成其為一個帝國”,就是從這種地緣政治的角度做出的判斷。

  因此,俄羅斯接受烏克蘭的獨立是可以的,但是對於烏克蘭加入對方陣營顯然是難以容忍的。

  但是俄羅斯對於烏克蘭內戰的干涉也不是沒有顧忌的。1992年,烏克蘭交出蘇聯遺留核武器成為無核國家時候,世界核大國一致對烏克蘭做出了安全保證,確保烏克蘭不會受到核威脅以及其領土和主權完整不會受到威脅。

  烏克蘭內戰爆發後,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的支持也是通過間接渠道進行的,涉及到直接的軍事支持也只能以隱蔽和有限度的方式進行。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成立後,俄羅斯只強調自己進行了“人道主義”援助,但也不否認有來自俄羅斯的“志願者”參加了民兵武裝,對於這兩個“共和國”的獨立,俄羅斯沒有給與承認,更沒有採取“克裏米亞模式”,反而不斷否認自己直接干涉了烏克蘭內戰,要求在烏克蘭中央政府認真考慮自己內外政策的基礎上與東部民兵武裝進行談判,隨後轉口指責美國的援助是在讓烏克蘭的內戰“惡化”。

  很顯然,俄羅斯並非想通過吞併領土的模式去解決烏克蘭“西向”的問題,是想用烏克蘭政府對領土完整的渴望來拖住他的“西向”腳步。

  俄羅斯對於自己的做法尚且有一定成功的把握,不過最令俄羅斯擔心的就是,美國對烏克蘭中央政府的援助是一個最能打破這個天平的砝碼。

  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因為不想直面與俄羅斯發生武裝衝突的風險,在援助烏克蘭政府方面始終態度謹慎,不僅《支持烏克蘭自由法》中批准的援助預算遲遲不予撥付,即便是付諸實施的軍事援助項目也只限于非武器性裝備和器材,諸如單兵裝具、車輛、偵察器材乃至野戰食品等等。

  這次美國斷然“踩線”的目的其實還是要歸結于試圖在俄羅斯最痛的地方下刀,以求扳回俄羅斯在敘利亞贏得的戰略主動。從2014年烏克蘭內戰爆發以來,西方國家對俄羅斯採取了制裁行動,雖然給俄羅斯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困難,但是並沒有讓普京服軟。他反而在敘利亞問題上主動出擊,尤其是前天簽署的關於使用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協議,顯然為日後俄羅斯在中東開展軍事行動投射更多的影響力鋪平了道路。

  不過,俄羅斯目前經濟形勢並不多麼景氣,國力遠不如蘇聯時代,在敘利亞的投入雖然贏得了在中東地區的主動權,但是俄羅斯國力也基本到了承受的極限。相較于敘利亞而言,烏克蘭對於俄羅斯來説顯然是更為關鍵的要點。除了前述原因之外,目前俄羅斯即將開始新的一輪總統選舉,普京已經宣佈了自己參選意向,而他的政治地位幾乎完全來自於“能夠維護俄羅斯強國地位”的“硬漢”形象。

  如果美國重新裝備整編一新的烏克蘭政府軍對東部民兵武裝發起大規模進攻,屆時將把普京推到一個兩難的境地。坐視自己同族被鎮壓,這顯然會讓俄羅斯民間對普京的認同發生根本性動搖,如果不想坐視不理,那麼對付一個組織完善裝備精良的政府軍全面進攻,顯然目前烏克蘭東部民兵武裝的能力是遠遠不足的。屆時俄羅斯如果還想保住這兩個“共和國”的存在就只有加大投入,乃至最後不得不動用正規軍。

  假設事情真的到了這個地步,不僅俄羅斯的國力是否還能夠承受是問題,打破核大國對烏克蘭的安全保證就更是大問題了。畢竟現在不管怎麼做,都可以説烏克蘭在進行內戰,如果俄軍出現在烏克蘭的戰場上,那麼觸發大國保證就要面臨全面戰爭乃至核戰爭的風險。這一點普京也不能不斟酌再三。

  當然了,美國對自己行為的風險不是不清楚,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羅伯特·奈勒上周在挪威向駐訓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講話時稱,比起中東地區那些經歷20年戰亂、如今已進入較佳階段的國家,太平洋跟俄羅斯反而更可能成為美軍未來行動的重點,“我希望我的判斷是錯誤的,但戰爭真的在逼近。”

  從考慮核大戰的風險和美國目前面臨的形勢來看,美國發起一場戰爭的可能並不甚大。但是為了自己中東利益,美國採取的“圍魏救趙”之計在某種程度上過於刺激俄羅斯最敏感的神經,這顯然也是類似于“懸崖政策”的手段。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美國實力今非昔比,如果在形勢複雜的中東地區繼續投入更多資源跟俄羅斯對賭,即便最終能夠挽回被動,其費效比也值得擔心,所以不如選擇俄羅斯更加無法捨棄的地區動手。(千里岩 國際在線特約評論員)

為您推薦

新聞
娛樂
體育
軍事
汽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